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2013年国庆专题
中国建立上海自贸区试水“深层次”开放
2013-09-19 16:32

  2013年9月底,旨在探索投资、贸易等领域与国际接轨新制度体系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或将挂牌成立。

  专家认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利用政策优惠来吸引资本投资的传统道路已经越走越窄,建立在新起点之上的自贸区需要做的是一种制度创新。

  从7月3日中国国务院宣布决定,到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相关法律,中国政府建立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从行政提案到立法程序跟进迅速,轮廓日渐清晰。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试验区总体方案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上海自贸区相适应的监管制度环境等。

  在这一方案中,除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外,投资、金融的深层次开放是“重中之重”。

  8月26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暂免执行某些涉及外企投资等方面的审批法律,按照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来吸引投资,这对外资企业来说,无疑是比优惠政策更具吸引力的一种制度创新。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将区域内企业不能做的事一一公示,法无禁止即可为,企业可以自行对照进行资源整合,这将使企业的效率有效提高。而政府则通过这一模式,限制了自己调控和干预市场的权力,让企业和市场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上海自贸区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琍娅认为,未来在自贸区内,可以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及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本币走出去服务。“根据相关统计,人民币即将进入国际前十大支付货币之列。作为人民币发行国,我们有责任在试验区里把这个平台建立起来。”

  中国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闫洁表示,这是一次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良好契机,对整个自贸区及其辐射范围内的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相关行业都将构成很大利好。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就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加速重构。

  “建立自由区,就是要抓住重构的窗口期。”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说,“一方面是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加速形成,另一方面,传统的WTO多边贸易体系经过这些年发展,局限性日益突出——主要涉及货物贸易而很少涉及服务贸易,只协调关境外壁垒而不涉及关境内壁垒。从近些年的情况看,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发展红利正逐步递减,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对外开放的新思维。”作为国内对外开放领域的知名学者,王新奎参与了上海自由区总体方案的设计。

  专家指出,上海自贸区的做法与经验或将走向全国,进而提振宏观经济。“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名称上看,就是要着眼于全国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说。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中国多地紧锣密鼓展开自贸区争夺,希望成为下一个试点,分享“自贸区红利”。中国北方港口城市天津正极力争取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除天津外,广州、深圳、重庆、厦门、青岛、舟山等地据报道也在积极规划、申请设立自贸区。

  专家认为,在境内设立自贸区是中国从未有过的探索,不能一哄而上,应科学规划,谨慎布局。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