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中国西藏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1周年:“人的全面发展”折射西藏历史进步
2010-03-27 17:39

  新华网拉萨3月27日电 题:“人的全面发展”折射西藏历史进步——献给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1周年

  3月26日一早,不顾家人反对,69岁的拉珠坚持要爬上梯子,亲手把五星红旗插到自家房顶上,迎接两天后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在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乃东县克松村,这位农奴出身的老人已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笑语中带着几分凝重:“我常常梦到,当年那些没等到解放就被农奴主打死的农奴伙伴,也能像我现在这样快乐、有盼头地做人。”

  从1959年3月28日起,通过民主改革,西藏百万农奴冲破了黑暗、桎梏、苦痛,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展开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新生活。他们在以空前的豪情与梦想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进程中,也深刻地改变着自身。

  素质不断提升,视野不断开阔,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今天,280万西藏人民以更加健康、更加文明、更加多姿多彩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而人的发展又成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活跃、最强劲的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西藏51年来最核心的历史进步。

  解放,首先意味着健康阳光的生活

  烈日下,一群乞丐光着脊梁在捉虱子,黑乎乎的污渍糊着瘦骨嶙峋的躯体。有的祖孙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一顶小帐篷里,有的干脆就睡在露天地里。离这堆破烂帐篷不远,高耸着贵族们雕梁画栋的豪宅。

  ——这是一个10岁男孩眼里1958年的“雪域圣城”拉萨。

  如今已成为西藏社科院古籍研究所所长的格桑益西,当年是一个出生于农奴之家的孤儿。讲自己悲惨的童年,他神情黯然:“那时我们这些农奴一无所有,支不完的差,交不清的苛捐杂税,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为领主进行繁重劳动,终年挣扎在贫困、饥饿、死亡的边缘,连气都喘不上来。”

  面对记者关于“人的发展”的话题,他几乎立刻被激怒了:“在那样的环境中,农奴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哪里还能奢谈什么发展?”

  不论过去多少岁月,只要翻开1959年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时代的史料,人们总会被一种阴森而血腥的氛围所窒息——

  “会说话的牲畜”,这是当年西藏农奴主对农奴的称谓。旧西藏法典上明确写着,下等人命价等于草绳一根。

  各种酷刑:鞭打、挖眼、剁脚、断手。有些刑具、人头骨、人皮,今天博物馆里的展出还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农奴主完全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用来赌博、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农奴的小孩也是农奴,世代不得翻身……

  千年以来,西藏有着壮丽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滔滔的江河,而这高天沃土之间,百万农奴却没有一寸立锥之地。人们很难相信,在20世纪中叶,人类已经广泛进入现代文明阶段,“世界屋脊”还笼罩在那样一个有如西方中世纪般的黑暗时代之中。

  从两个数字即可窥见当时西藏百姓的生存状况:20世纪50年代,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5岁,新生儿死亡率则高达430‰。西方思想家早在18世纪初就开始强调“人生而平等”和“人的自由发展”,而我们在200多年后讨论西藏人的发展时,还不得不退回人之存在最基本的条件——活着。

  1959年民主改革给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土地带来的第一个福音就是,解放了的百万农奴从此可以像一切文明世界的人们一样健康地生活了!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对西藏农牧民长期实行免费医疗政策,医疗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同时投入了巨大力量发展西藏医疗卫生事业。仅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财政拨款已达18亿多元,每年对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超过2000万元。

  今天,西藏人均寿命已上升到67岁,比半个多世纪前几乎翻了一番;而新生儿死亡率降至21.15‰。去年底,旨在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的《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方案》正式实施,计划用6年时间使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生活在健康阳光之下的西藏人,不断创造着震撼世界的奇迹。1960年5月25日,藏族登山运动员贡布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纪录。2007年夏,西藏登山探险队成为世界上第一支以团队形式登顶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队伍。

  打破千年枷锁、获得了土地和自由、充分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西藏人民,开始像大河解冻般释放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3月24日,西藏拉萨第一小学学生在演唱歌曲。连日来,西藏各地举行各种活动,迎接第二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灿若星辰的高端人才不断涌现在雪域高原上

58岁的白玛赤林高票当选西藏自治区新任主席,成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第八位藏族主席,成为又一个农奴出身走上中国高层政治舞台的焦点人物。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西藏自治区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主席、政协主席、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均由藏族干部担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地厅级干部总数一半以上,而这些高级领导干部的绝大多数都出生于普通农牧民家庭。

这在旧西藏是不可想象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教育是贵族和僧侣的专利,从来没有被当成“人”看待的广大农奴长期被压制在蒙昧状态之中。直到和平解放时,西藏社会仍然处于极度封闭落后的状态,现代工商业和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几乎是空白,西藏人口95%以上是文盲、半文盲,很多人连自己的卖身契都看不懂。

为了提高西藏人的素质,1951年国家建立了西藏第一所现代教育学校——昌都小学。如今,西藏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自1985年以来,西藏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标准提高了8次。2007年,国家全部免除西藏中小学生学杂费,西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地方。

2009年西藏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普九”“扫盲”任务全面完成,还免除了农牧民子女中职教育学费和住宿费,对高校师范、地矿及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免费教育。

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了心灵的西藏人民,迸发出深层潜能,张扬着鲜明个性,开始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创设了数十所希望小学的教育家、蜚声海内外的歌手、解除无数患者病痛的国医圣手、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创造着财富神话的亿万富翁、把作品卖到全世界的画家、夺得奥运摄影全国金奖的记者、在气候变化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国际先进成果的科学家……灿若群星的高端人才不断涌现,已成为西藏人的素质飞跃式提高的突出表现。

多吉目前正忙着主持西藏矿产资源“摸清家底”的工作,最近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让他非常兴奋。这位皮肤黝黑、体格敦实的藏族汉子在雪域高原上赫赫有名,因为他是中国工程院历史上第一位藏族院士。

1953年,多吉出生在西藏山南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干起,逐渐成长为地热勘查和开发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上世纪80年代末,他先后赴欧美深造。当时,不少学者被这位藏族青年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所打动,劝他留美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

谈及这段往事,多吉反复对记者强调两个字——“感恩”。他说:“如果没有民主改革,别说没有学上,就连吃饭都成问题,院士就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我的根在祖国,在高原。”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