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2013年两会
中国将与世界共逐“和平发展”梦
2013-03-04 17:43

  中共新领导人提出的中国将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全国“两会”,认为它是世界观察中国下一个五年对外政策走向的“窗口”。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月在主持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十多次提到“和平发展”。他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战略抉择”,要“增强战略定力”。这次讲话被看作是“为中国外交工作定调”。

  此间专家认为,“和平发展”虽不是中共现任领导人首创,但在中国发展的新历史阶段,在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在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主权争端凸显以及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它的重申具有重要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到底是“温和的熊猫”还是“喷火的巨龙”,备受一些国际政治人士揣摩。

  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在其新书《大师论中美和世界》中也表达了某种被一些人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担忧”:亚洲中小国家也担心中国再恢复到早前的那种帝国地位,被当做附属国。

  “中国国防费支出、钓鱼岛问题、朝核问题后续进展,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都可能成为‘两会’的焦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教授说,“在中国国际地位快速上升过程中,外界存在一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确实有些担忧过度。中国和平发展是具有持续性的外交政策。”

  中共新领导人履职一百多天来,中国外交活动频密:中国领导人先后会见了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以及联合国、非盟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客人。在各种活动和场合中,中方不断重申和平发展理念。

  专家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实现“和平发展”,中国领导人势必要有所创新,才能有所作为。而“新型大国关系”、两个“机遇”等表述,都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将积极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信号。

  一年前,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美时,就提出把两国合作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专家认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本身就是对“和平发展”的坚持和延伸,也将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

  吴心伯分析说,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在经贸领域和人员往来方面的共同利益是不言自明的,尽管两国存在经贸摩擦,但合作仍是双边关系主流。

  “更多的共同利益是在两国以外区域的经济和政治共同利益,比如在非洲、中东等地区,需要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他说,“以往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经济实力排名前移的大国剑拔弩张,但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关于中国希望建设何种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中国领导人禀持的“合作共赢”理念也被认为是给国际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

  习近平在1月讲话中强调,“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他表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国际人士认为,通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正努力寻求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交汇点,表现出良好的国际战略视野。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正日益强大且积极融入世界,西方社会不该因此感到恐惧或将其视为“风险”,而应学会接纳和适应中国的发展。双方应在自由贸易和亚太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加强互信合作,努力实现战略“共舞”。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为了追求太平而牺牲原则。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习近平这一表态所表现出的“强势而不强硬”,预计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外交的特点之一。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经历了“百年民族屈辱”。而中共领导人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包含了在维护国家利益原则下探求人类共同利益的理想,亦即习近平提出的愿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胡凌炜以中日关系为例分析说,两国利益本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共同担负起东亚地区的“领头羊”责任,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见到“一片森林”。

  胡凌炜说,中国新一届政府所要亮出的外交政策,绝不会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同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联系在一起。“新一届领导集体将放眼世界和长远。”他说。

来源:新华网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