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热点专题 > 2013年国庆专题
改革开放重塑中国“工人阶级”
2013-09-19 16:17

  24岁的山东小伙李保重时常在下班后,和爱好文艺的工友们汇集到“工友之家工会”院里一起练习街舞。这是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小院,位于离北京市中心30多公里的金盏乡皮村。

  下午,院里很安静。在由走道改建成的图书室外,三张半新的乒乓球桌和几辆汽车几乎填满了院里的空旷地。“要等到晚上工友们下了工,才会热闹起来。”李保重说。

  小李来自山东菏泽,初中毕业后曾在深圳打工八年,刚来北京半个月。白天,他和几位工友轮流在院里的办公室值班。

  在深圳打工时,小李是一家五星级饭店的服务员。他说,那时晚上没事干,就在一家工厂门口的广场上跳街舞。去年,他和朋友一起参加了国内一家电视台举办的“梦想秀”。他们的“柠檬树”组合取得佳绩,获得了去全国各地演出的机会。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制造业发达。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约八成人口在农村。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大幕,通过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了农村经济活力。随着生产率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2.6亿农民工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城市,成为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功臣。

  30多年过去,现在,像李保重这样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推动着“农民”和“工人”概念融为一体。5年前,胡小燕等3位农民工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农民工群体“讲述心愿与期待”。今年两会上,31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发出了更强声音。

  深圳市总工会曾组织“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新老两代农民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就业结构有所改变,新一代从事建筑业的比例明显低于老一代,从事服务行业的增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而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也离不开新生代工人的不懈努力。2011年5月16日,高精度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AMS-02)”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AMS-02的“保暖外衣”热系统由山东大学研究人员领衔研制。

  在文革中,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而改革开放后,包括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在内被归入工人阶级一部分。

  “我们团队的大部分人是从农村考学来到城市的,因为这个项目聚到一起。”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杜文静告诉记者。杜文静的家乡在山东威海农村,1995年她到济南上大学,后来一直在济南从事科研工作。

  杜文静所在的团队已将研究转向热系统的地面产业化。团队成员辛公明说,原先设计用于国际空间站,但很多东西天上和地上是相通的。现在主要做热管技术,涵盖常规热管、环路热管,这些设备共同的特性是实现热量回收和传递。

  对于中国新生代工人来说,“打工”已经不再是凭靠简单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在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里,“前言”展板上写着“……从乡村到城市,流动打工群体是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新型劳动大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李保重告诉记者,他哥哥已在深圳成家,父母还在山东老家务农。他说,和哥哥比起来,自己还是“幼稚些”。但对于未来,他又想得很实际:“以后想边上班边做义工。”

  “我喜欢跳舞,但还想学唱歌、学吉他。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小李说。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