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使馆要闻
吴恳大使在中德经济界春季招待会上的讲话
2023-04-21 20:40

(2023年4月21日,柏林)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里,与各位朋友在中德经济界春季招待会上见面。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德经济界交流与合作也再次迎来了暖春。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对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支持并致力于中德友好与合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当前,世界局势正在经历春寒料峭,各种变乱交织、动荡叠加,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已成为常态,中欧关系也受到不少外部干扰。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播种并培育好春天的合作种子,如何为这个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的蓬勃生机和信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欧双方的总面积占世界十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

去年年底以来,中欧高层互动引人注目。德国总理朔尔茨作为疫情后首位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访问中国,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方领导人相继访华,与习近平主席就中欧关系、世界形势进行了坦诚沟通、深入交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为中欧关系向前发展增添了战略定力,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信心。今天,中德经济界的朋友欢聚在此,共同交流合作机遇、商讨应对挑战具有特别的意义。在这里,我想尝试用几个关键词分享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个关键词是“希望”。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新中国成立后,德国率先来华埋下了合作的种子,是最早在华开办合资企业、最早对华开展科技合作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今天,两国经贸务实合作早已结出累累硕果。中德贸易为两国分别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盟第一大直接投资目的地,更是欧洲第一大对华投资来源国。即使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先后落户德国,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宝马沈阳里达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顺利开工,凸显了双方企业的强烈的合作希望和需求。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与德国是伙伴不是对手;是机遇不是威胁。渲染中德是“制度性对手”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试问,如果大家都抱着“末日心态”发展双边关系,如何能够葆有对和平发展的希望,如何能够避免脱钩、断链甚至是更严重冲突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国与国之间交往,不追求互利合作,难道追求互相不利?中德没有根本战略分歧和冲突,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疫情三年交流中断,中国并不是大家坐在办公室里想象的样子。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正确的相互认知。欢迎大家有时间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避免出现战略误解误判。

第二个关键词是“包容”。正如春天的花园里不可能只有一种花朵,人类的文明也是丰富多彩的。早在数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就已明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多个大国各自发展、共同繁荣。渲染所谓“民主对抗威权”是种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不民主的。我们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欧盟保持团结、稳定、开放、繁荣。也希望德方能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发展需要,维护好、发展好中欧关系,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目前,欧洲有一些人要推动“去风险化”,希望减少对华依赖。我们认为,合作与依赖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与价值观伙伴就是合作,与有偏见的伙伴就是过度依赖,长此以往只能给世界造成分裂和对抗。事实上,出于地缘政治甚至是意识形态目的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和武器化,才是中德经贸关系面临的最大风险。难道发达国家集体在高科技领域“封锁”中国,在产业链方面推动“去中国化”,就能得到所谓的安全?自己的“绝对安全”不能建立在别人的“不安全”基础之上。柏林墙已经倒下,不应再被重建。希望德国有识之士保持理性头脑和长远眼光,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第三个关键词是“守护”。中德经贸合作得益于全球化时代的和平环境。中德市场、资本、技术优势高度互补,双边贸易额在1972年至2022年的五十年间实现了近千倍发展,现在两国每分钟贸易额达到近50万欧元。德国连续48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7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这种密切的经济联系既是市场规律和商业决策的结果,也是双方基于彼此战略利益独立作出的选择,值得双方尊重和珍惜。

中德同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双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安全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的一寸土地。目前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中方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从不是为了挑战谁取代谁或者跟谁竞争对抗,而是为了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中国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中美两国像历史上演的那样陷入无休止的大国冲突争斗中,那便完全否定了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意义。如果欧洲不能做出智慧和理性的判断,那便泯灭了历史曾赋予的沉重记忆。

欧洲有句谚语,一个人努力是加法,共同努力是乘法。近期,德联邦政府多次叫停中资企业收购德企、对中国企业的设备和组件开展特别审查,这令人感到非常担忧。希望德方与中方一道,克服各种干扰和困难,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在德生产经营提供更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女士们、先生们,

有人说,中国变了,所以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要改变。我想说,事实恰恰相反,无论是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二十大,还是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都坚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中国内外政策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变。不仅如此,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已按下“重启键”,正迎来强劲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长率可能达到5.2%,甚至高于中国自己的预测。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超出预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创近年来的新高,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中国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关税总水平相比于5年前从9.8%降至7.4%,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67%和92%。《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过去13年间,在全球129个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对外开放指数排名从第62位上升到第39位。根据联邦统计局数据,今年2月德国自华进口环比增长6.7%,对华出口环比增长10.2%,增幅高于德国出口总额增幅的2倍。诚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推进解决。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德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过去50年中德保持合作与对话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符合双方利益,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德既是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同行者。双方坚持合作和对话主旋律和大方向,共同抵制逆全球化,防止世界滑向分裂对抗的深渊,将是中德关系的时代价值和责任担当。让我们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德经贸合作成为疫后世界经济最亮丽的春色!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