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中德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
驻德使馆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四十周年招待会
2018-10-31 23:40

  10月26日晚,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在馆内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四十周年招待会。当日在柏林出席第二届北极科学部长会议的国家科技部黄卫副部长、德国最大科研机构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维斯特勒(Otmar D.Wiestler)教授、获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德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燃烧学专家、比勒费尔德大学高级教授赫英郝斯(Katharina Kohse-Höinghaus)女士、获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享有“欧洲轻量化之父”美誉的德国工程院院士、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高级教授胡芬巴赫(Werner Hufenbach)先生等近百位中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多国驻柏林科技外交官出席活动。黄卫副部长做了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科技进步和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主旨报告,驻德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军辉公使致欢迎辞,赫英郝斯教授作为德国专家代表和维斯特勒主席作为德国科研机构的代表先后发言。科技处尹军公参主持,政治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

  黄副部长归纳梳理了自1978年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后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中国经过实施改革开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40年来,科技创新政策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迸发、区域创新不断完善、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国际合作日趋壮大。中国政府已与158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共签订112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余个。回顾中德科技创新合作40年,中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框架,两国科技人员往来密切,科研合作平台广、机制活,产业关联日趋紧密,区域合作热情高涨。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典范,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一直是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黄副部长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表示,面向新时代,中德双方将继续增进互信和共识、突出优先领域、继续增加投入,推动务实合作。

  张军辉公使在致辞中衷心感谢所有对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事业进步以及对中德双边关系友好发展做出实际贡献的德国专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摸索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理念、制度和发展道路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努力苦干、发愤图强的结果,也是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大力支持与合作的结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德关系、中欧关系,高度重视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目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专家中德籍专家分别占12%和15%,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表示,中德双方都应把握时机,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为契机,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德国的国际化发展倡议的协同,推进两国战略对接,共同应对全球重大挑战。坚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包括科技合作在内的中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会开创新篇章。

  赫英郝斯教授表示,自己多年来有幸参与中德能源研究领域的密切合作,见证了中国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巨大变革。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的发展特点,她深有感触地指出,科学研究少有“非黑即白的评判”,“好”与“坏”的界限也不是一成不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共同目标,就应深入理解各领域内在联系、积极开展社会各界的密切交流、跨学科合作,尤其是要开展国际间相互信赖的合作。最后,赫英郝斯教授建议,想要成功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重要变革,从中小学就应着手培养处理复杂问题、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而不是等到大学或研究阶段。

  维斯特勒主席在发言中表示,经过40多年多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国已成为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主要国际合作伙伴;同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与中国伙伴开展合作项目成为联合会全球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联合会自2003年起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深入推动两国科技、教育和创新合作。联合会聚焦的健康、航空航天与交通、材料等科研领域在中国也很受重视,使得双方在研究战略上能相互衔接。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重要性、不断加大的科研投入、中德双方在环境、能源、生物医学、物流、信息技术等未来领域的互补性都成为联合会与中国扩大战略合作的基础。他说,联合会计划明年正式推出“中国战略(2019-2024)”。让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条件,开启双方合作的新时代。

  招待会气氛热烈友好。嘉宾们纷纷称赞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对中德科技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愿继续为深化中德合作做贡献。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