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87期
2025-04-09 09:20

本期主要内容

科技创新战略、计划和举措

1.德国建立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

2.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设立八大新重点科研计划

3.德国政府推动人工智能研究

4.德国联邦环境署发布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5.德国科学院与韩国科学院发布能源转型行动建议

6.德国批准500亿欧元作为医院结构转型基金

7.德国与泰国建立能源对话

研发前沿和学术动态

8.马普学会与迪特·施瓦茨基金会签署研究转化协议

9.德国科研机构启动对海洋的创新检测项目

10.德国发现蝙蝠具有独特的病毒耐受性

11.德国科学家发现“衰老时钟”揭示免疫细胞的衰老过程

12.德国研发新型忆阻器对抗人工神经网络的“灾难性遗忘”

13.德韩研究团队发现高温下高效分离氘的新材料

行业和社会动态

14.德国核聚变初创公司计划于2031年建成试验工厂

15.德国Marvel Fusion融资1.13亿欧元加速核聚变研发

16.德国DeepEn公司以光纤微创窥探大脑技术获得莱布尼茨创业奖

17.Elsevier AI将文献研究时间缩短一半


德国建立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

据联邦数字和交通部网站3月6日消息,联邦数字和交通部(BMDV)持续投资氢技术,并将支持两个地区建立分散的氢创新和技术中心(ITZ-H2),融资总额为 1.54 亿欧元。这两个地区是开姆尼茨和德国北部的不来梅、不来梅港、汉堡和施塔德城市群。开姆尼茨工厂的融资金额约为 8400 万欧元,其中萨克森州共同出资约 1400 万欧元。 ITZ-H2 的联邦资金主要来自德国复苏和复原力计划 (DARP)等,并获得欧盟NextGenerationEU 框架内的欧洲复苏和复原力基金支持。

借助氢能创新和技术中心 (ITZ-H2),BMDV正在实施联邦政府国家氢能战略的一项核心措施。开姆尼茨的两个地点以及德国北部的不来梅、不来梅港、汉堡和施塔德集群将特别支持中小型企业、初创企业和供应商行业进一步开发氢能技术并使其走向成熟市场。开姆尼茨的氢能创新中心专注于支持供应商行业和机械工程的转型,特别是在燃料电池和氢应用领域。位于德国北部的氢能中心的重点是航运和航空。这项工作重点是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动力驱动、燃料加注、氢及其衍生物的储存和物流的开发和集成。两个中心均提供最先进的开发和测试环境,配备国际最高水平的专业氢实验室和车间。他们还汇集了德国公司在工业研发、认证、规范和标准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德国公司的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参考资料:

https://bmdv.bund.de/SharedDocs/DE/Pressemitteilungen/2025/015-wissing-startschuss-innovationszentren-wasserstoff.html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设立八大新重点科研计划

据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官网3月31日消息,DFG在波恩宣布将设立八个新的重点研究计划( Schwerpunktprogramme),研究主题涵盖语言模型、非常规磁性到食品供应链可持续性,这些计划将于2026年启动。在提交的53项提案中,最终遴选出的八个研究联合体将在最初三年内共获得约5500万欧元的资助。此外,还将提供相当于22%项目经费的计划补贴,以支持间接项目支出。

重点研究计划旨在推动对科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课题,既包括开拓全新研究方向,也涉及通过创新视角或方法重构现有领域,其核心特征在于促进科学家跨机构、跨学科的协作网络。此次获批的研究联合体计划涵盖工程科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研究项目包括开发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复合材料、探索神经系统中性别相关的细胞功能机制,以及从新的视角研究虚假信息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DFG将逐一发布各计划招标,邀请全球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申请项目将基于学术价值及对主题的贡献度进行评审。所有重点研究计划总资助周期为六年。

新设立的八大重点研究计划为:

1. “重新思考虚假信息”(项目负责人:柏林洪堡大学Romy Jaster教授)

2. “分子通讯系统的整体设计”(项目负责人: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Robert Schober教授)

3. “新型可回收复合材料”(项目负责人:汉堡工业大学教授 Bodo Fiedler)

4. “多重危机时期农业和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复原力”(项目负责人:科隆大学 Peter Dannenberg 教授)

5. “人工智能在功能性蛋白质设计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莱比锡大学Jens Meiler教授)

6. “非常规磁学:超越 S 波磁学范式”(项目负责人:美因茨大学 Jairo Sinova 教授)

7. “健康和疾病背景下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的性别依赖机制”(项目负责人:萨尔布吕肯萨尔大学 Julia M. Schulze-Hentrich 教授)

8. “语言模型的稳健评估和安全应用:语言学与技术之间新领域的基础”(项目负责人:图宾根大学 Michael Franke 教授)

参考资料:

https://www.dfg.de/de/servic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25/pressemitteilung-nr-07 

德国政府推动人工智能研究

德国联邦教研部网站3月12日消息,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会(EuroHPC JU)宣布在欧洲选定六家新的人工智能工厂,使人工智能工厂的总数达到13家。德国也在这一轮选拔中获得于利希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工厂的合同。该人工智能工厂名为“JAIF-JUPITER AI Factory”,将为来自科学和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用户提供数据访问和咨询服务等定制服务。这将使目前正在建造的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JUPITER的卓越计算能力更加有效地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于利希人工智能工厂将与已经选定的斯图加特人工智能工厂一起,推动德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

AI Factory计划源自欧盟委员会于2024年1月宣布的“支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计划”。该措施的目的是支持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在欧洲开发值得信赖、规模大、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从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主权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SharedDocs/Pressemitteilungen/DE/2025/03/120325-PM-AI-Factory.html 

德国联邦环境署发布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根据德国联邦环境署(UBA)的数据,与2023年相比,2024年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3.4%,为6.4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联邦环境署对2025年的预测数据还显示,与1990年相比,德国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5%的目标在已经实施的气候政策工具下仍然可以实现。

能源行业,尤其是发电行业,对减排贡献巨大。2024年的减排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行业的排放量大幅下降,约为17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其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约为54%。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扩大和燃煤发电的迅速结束是2030年气候保护目标的核心支柱。根据UBA的预测,在2030年之前,能源行业将继续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巨大贡献,甚至会在2021年至2030年期间超额完成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累计目标。

运输业目前距离其目标还很远,在2030年前仍将如此。2024年,该部门的总排放量达到约1.43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2023年相比仅减少约1.4%,因此比目标高出约1800万吨。UBA署长Dirk Messner认为德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增长必须再次提速。到2035年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驱动的汽车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下去,这对气候保护和企业的规划安全都很重要。

建筑行业的排放目标也未能实现,同时排放量下降缓慢。与2023年相比排放量减少了约2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即2.3%,达到1.005亿二氧化碳当量吨,而2024年的允许排放量为95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30年,该行业的年度累计排放总量将无法达到2021年至2030年之间的目标,差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工业部门,2024年排放量小幅增涨0.1%,达到1.5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排放量的增加被水泥工业排放量的减少所抵消。到2030年,该行业的排放量将保持在正轨上,并将超过2024年预测的73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累计目标。对2030年后十年的预测表明,长期转型尚未得到充分实施。这就需要更快地扩大基础设施,特别是电网和氢能网,并通过绿色主导市场(即政府创建或国家支持的碳中和产品市场)以及“联邦工业去碳化基金”等融资举措,在整体上提供更多规划保障。

参考资料:

https://www.bmwk.de/Redaktion/DE/Pressemitteilungen/2025/20250314-klimaziele-bis-2030-erreichbar.html 

德国科学院与韩国科学院发布能源转型行动建议

德国国家科学院网站3月11日消息,在德韩两国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就能源转型的核心议题展开了讨论。发布的联合成果文件《引导韩国与德国的能源转型》分析了能源转型过程中在五个关键领域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包括太阳能技术、氢能、电池、电网管理以及未来技术(如核聚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韩国科学院KAST和德国科学院Leopoldina的成果文件详细列出了能源转型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挑战。例如,尽管太阳能技术目前具备最低的发电成本,但现有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接近其物理极限。因此,报告建议加大对下一代光伏技术创新的支持。对于难以直接实现电气化的领域,氢能技术被认为是重要希望,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需提高绿氢的生产效率,并解决氢气运输方面的技术难题。

在电池技术方面,报告关注了电池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季节性波动以及储能问题。报告建议加强电池回收利用,并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季节性储能的解决方案。对于电网管理,报告指出,为了调节可再生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异,应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电网调控,同时提高能源市场的灵活性,以适应供需波动。

在未来能源领域,报告认为核聚变能源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可能在长期内成为能源供应的一部分,但当前仍存在诸多挑战,包括高昂的研究与投资成本、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安全问题。

总体而言,该成果文件建议建立长期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资金支持机制,加强科学交流,特别是鼓励年轻研究人员的合作,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培养能源行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资料:

https://www.leopoldina.org/presse-1/pressemitteilungen/pressemitteilung/press/3116/ 

德国批准500亿欧元作为医院结构转型基金

据德国联邦卫生部消息,3月21日,德国联邦政府批准了500亿欧元作为医院结构转型基金,旨在为德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该基金自2026年起,将提供为期10年的资金。其中50%由各联邦州提供,剩下的250亿欧元将从医疗基金的流动资金储备中获得。通过共同出资的方式,联邦州也可以允许相关医院承担费用。改革基金是已经通过的医院改革(KHVVG)的一部分。

该基金的目的是支持那些基于服务群体的住院护理变革,并促进形成集中、高质量的住院护理结构的项目。有资格获得资助的项目包括:集中性急症住院护理能力;将现有医院改组为跨部门护理机构;建立远程医疗网络结构;建立治疗罕见病、复杂疾病或严重疾病中心;建立地区性医院网络;建立综合应急结构;关闭部分医院以及建立额外的培训能力。

参考资料:

https://www.bundesgesundheitsministerium.d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transformationsfonds-beschlossen-pm-21-03-2025.html 

德国与泰国建立能源对话

据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BMWK)网站消息,BMWK国务秘书Udo Philipp和泰国能源部长顾问Samerjai Suksumek于3月19日在柏林签署了建立德泰双边能源对话的联合意向声明。此次签署是在柏林举行的国际能源转型会议“柏林能源转型对话”的一部分,标志着德国与泰国深化能源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合作的重点是实现能源系统和工业的脱碳,致力于为两国企业改善商业机会并提高能源安全。

该谅解备忘录强调了密切双边合作的核心作用,其中包括能源政策、工业能源效率、脱碳和商业合作方面的交流。能源对话包括两国之间的政治磋商以及研讨会、专家会议、学习考察和商业对话等实践形式。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工业节能减碳项目,特别是在泰国建立能源效率网络,可将具有较高节能潜力的德国和泰国企业联系起来。

参考资料:

https://www.bmwk.de/Redaktion/DE/Pressemitteilungen/2025/20250320-deutschland-und-thailand-etablieren-energiedialog.html 

马普学会与迪特·施瓦茨基金会签署研究转化协议

据Science|Business网站3月17日报道,德国马普学会和迪特·施瓦茨基金会 (DSS) 启动了一项开创性的计划。2025年3月13日,双方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基金会将支持海德堡马普医学研究所采用创新方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作为这项努力的一部分,该研究所将在海尔布隆建立两个新部门。此外,施瓦茨基金会资助将促进马普学校的长期发展。

这两个项目将持续加强尖端研究和国际研究生支持。施瓦茨基金会将资助该研究所的扩建、马普学校和新会议中心的建设工程。马普学会主席帕特里克·克莱默表示:“施瓦茨基金会的支持标志着马普学会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从未从基金会获得过如此巨额的资金。这项支持为马普医学研究所和马普学校开辟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与我们所有的项目一样,无论是公共资助还是私人资助,对我们来说,马普学会对所有科学和战略决策保持完全自主权至关重要。” 施瓦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Reinhold Geilsdörfer表示:“对顶尖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鉴于合格专业人员的短缺和未来的挑战,德国在中长期内需要高技能的专家。对于海尔布隆及其周边地区来说,与马普学会合作的这一新举措是对现有科学、教育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宝贵补充。”

马普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旨在跨学科研究和合成复制生物系统(例如蛋白质、细胞、类器官和皮肤模型),其精度之高前所未有。他们的目标是发现可能带来新应用的知识,特别是在免疫学和个性化治疗领域。马普医学研究所所长Joachim Spatz表示:“教育、研究和创业是现代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支柱。在海尔布隆,马普学会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动态生态系统,完美地支持了马普学校、马普医学研究所和我们的FIRST in TRANSLATION计划,该计划为企业应用准备了基础研究发现。”

施瓦茨基金会提供的资金还使马普学校的联合研究生项目得以扩展,该项目目前涉及26所德国大学和35所研究机构。现已建立三所学校(认知科学、物质到生命和光子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将接受这些领域顶尖科学家的指导。

参考资料:

https://sciencebusiness.net/network-updates/max-planck-and-dieter-schwarz-foundation-sign-agreement-research-translation?utm_source=Active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European+health+researchers+prepare+for+improved+data+access&utm_campaign= 

德国科研机构启动对海洋的创新检测项目

科学信息服务网站3月4日消息,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和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启动亥姆霍兹研究基础设施SAFAtor的开发。SAFAtor旨在从深海底收集独特的实时压力、温度和地震数据,以分析气候和地质灾害。这有助于弥补来自海洋的重要数据空白。

SAFAtor是“智能电缆和光纤传感两栖演示器”的缩写。该项目合作伙伴GFZ和GEOMAR希望在未来五年内为海底电信电缆配备特殊的传感器技术。为此,在电缆铺设前,每隔约20至30公里就会安装约40个传感器站。它们旨在持续提供有关温度、压力和地面运动的实时数据。亥姆霍兹协会将为此提供3000万欧元资助。

SAFAtor所用电缆的位置尚未决定。目前正在世界各地探索这一潜在区域,例如地中海、北极或新西兰外海。此外,还计划在三个选定的观测站进行永久性沿海监测:靠近伊斯坦布尔市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欧洲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埃特纳火山以及经常发生强震的智利北部俯冲带。对于沿海监测,采用光纤测量原理,其中电缆本身用作传感器。利用这项技术,单个玻璃光纤中的光脉冲可用于测量最小的地面运动,例如地震波引发的地面运动。

新数据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对洋流以及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理解。同时,对了解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也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大大缩短极端事件的预警时间。除了这些核心应用之外,这些数据还将用于研究海洋生态系统。

参考资料:

https://idw-online.de/de/news848433 

德国发现蝙蝠具有独特的病毒耐受性

据德国莱布尼兹学会网站2025年3月17日报道,由德国歌德大学和法兰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现蝙蝠在免疫基因方面比其他哺乳动物具有更多的遗传适应性,因此具有耐受冠状病毒和其他病毒的能力,并且不会生病。ISG15 基因尤其起着关键作用:在某些蝙蝠中,可使SARS-CoV-2病毒的产生最多减少90%。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对抗病毒性疾病的新医疗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大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蝙蝠在免疫基因中表现出此类适应性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哺乳动物。研究小组特别关注了ISG15基因,该基因与人类COVID-19的严重病程有关。在所检查的蝙蝠中发现蛋白质序列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表明,某些蝙蝠的ISG15基因可使新冠病毒的产生减少80%至90%。相比之下,来自人类基因组的ISG15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较小的抗病毒活性。这项研究强调了通过蝙蝠基因组获得对病毒性疾病管理的新见解的潜力。

参考资料:

https://www.leibniz-gemeinschaft.de/ueber-uns/neues/forschungsnachrichten/forschungsnachrichten-single/newsdetails/fledermaeuse-corona-ohne-symptome 

德国科学家发现“衰老时钟”揭示免疫细胞的衰老过程

据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网站2025年3月19日报道,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团队创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模型,首次在细胞层面上显现衰老。该研究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

个性化感染医学中心(CiiM)最近领导的一项研究准确地揭示了免疫细胞如何老化以及感染和疫苗接种对此有何影响。CiiM 是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和汉诺威医学院(MHH)的联合机构。研究人员利用大数据方法建立了一种名为“单细胞免疫衰老时钟”的计算机模型,可用于确定单个免疫细胞内的衰老过程。该模型基于从大约1000名年龄在18岁至97岁之间健康个体的血液样本中获得的超过200万个免疫细胞的数据集。科学家们正在免费提供创新的衰老时钟以供进一步研究。他们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衰老过程,特别是与传染病和免疫疾病相关的过程。

参考资料:

https://www.helmholtz-hzi.de/media-center/newsroom/news-detailseite/aging-clock-enthuellt-alterungsprozesse-in-immunzellen/ 

德国研发新型忆阻器对抗人工神经网络的“灾难性遗忘”

据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网站2025年3月20日报道,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忆阻元件,其显著优势是更坚固,工作电压更宽,且可模拟/数字操作。利用这些特性,可解决“灾难性遗忘”的问题,即人工神经网络突然失去已经学到的知识。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所谓双极忆阻器运行的两种主要机制:ECM和VCM。”于利希研究中心彼得·格林伯格研究所的Ilia Valov教授解释道。ECM代表“电化学金属化”,VCM代表“价态变化机制”。两种类型的忆阻器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新型忆阻器结合了两种类型优势,基于完全不同的原理,使用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细丝,而不是像ECM那样的纯金属细丝。

研究人员已经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中实现了新的忆阻元件。该系统通过多个图像数据集在模式识别方面实现了高精度。未来,该团队计划寻找其他材料来制作忆阻器,使其工作得比目前版本更好、更稳定。

参考资料:

https://www.fz-juelich.de/de/aktuelles/news/pressemitteilungen/2025/neuartige-memristoren-gegen-das-katastrophale-vergessen-der-ki 

德韩研究团队发现高温下高效分离氘的新材料

据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网站2025年3月19日报道,柏林亥姆霍兹中心、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因茨迈尔莱布尼兹中心和韩国崇实大学的团队发现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可以在120 K的温度下将氘从氢中分离出来。该温度大大超过了天然气的液化点,有利于大规模应用,例如通过液化天然气(LNG)管道基础设施经济地生产氘。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这种新型材料是一种铜基沸石咪唑酯骨架(Cu-ZIF-gis),它在120K的条件下仍能展现出卓越的氘气分离性能。与传统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相比,Cu-ZIF-gis在高温下的表现尤为出色。一般MOFs在23K左右能有效工作,但随着温度接近77K,其性能会急剧下降。而Cu-ZIF-gis则突破了这一限制,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保持高效的分离能力。研究发现,Cu-ZIF-gis的优异性能源于其晶格随温度升高而膨胀的特性。在低温下,该材料的孔径小于氢气分子,从而阻止氢气通过。随着温度上升,晶格膨胀,孔径增大,使得气体能够通过孔隙,从而利用量子筛分效应实现氢气和氘气的分离。在这种效应中,较重的氘气分子在低温下能更有效地穿过孔隙。

为了验证这一机制,研究团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劳厄-朗之万研究所(ILL)进行了原位X射线衍射(XRD)和准弹性中子散射(QENS)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证实了晶格框架随温度升高而膨胀的现象,还揭示了即使在高温下,同位素扩散性的差异依然存在。此外,热脱附光谱(TDS)实验分析也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该材料能够稳定地分离氘气。

参考资料:

https://www.helmholtz-berlin.de/pubbin/news_seite?nid=29526;sprache=de 

德国核聚变初创公司计划于2031年建成试验工厂

据路透社网站2025年3月12日报道,总部位于慕尼黑的核聚变技术公司Proxima Fusion的首席执行官在周二晚些时候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31年启动一座试验反应堆,并努力在2031年后期实现商业电力生产。

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科·肖蒂诺表示,在公司筹集 6500 万美元资金之前,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已经对原型机的想法进行了研究,他还指出,这得到了柏林新政府能源议程的支持。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在2031年建成一座试验工厂。”肖尔蒂诺表示,预计该测试反应堆将耗资10亿欧元(11亿美元),但他没有透露资金计划的细节。

参考资料: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german-nuclear-fusion-startup-envisages-test-plant-by-2031-2025-03-12/ 

德国Marvel Fusion融资1.13亿欧元加速核聚变研发

据金融时报网站2025年3月27日报道,随着德国加大力度参与通过结合原子创造零碳能源的全球竞赛,聚变能源初创公司Marvel Fusion已筹集1.13亿欧元的新资金。

据该公司创始人莫里茨·冯德林登(Moritz von der Linden)透露,这家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瑞典私募股权集团EQT的风险投资部门、西门子能源和欧洲创新委员会。冯德林登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Marvel Fusion 通过此轮融资,成为全球资金最充足的激光聚变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到 2032 年建成一座原型设施,到 2036 年建成一座商业聚变发电厂。冯德林登还表示,要使核聚变能源具有商业可行性,其发电成本必须不高于每千瓦时5美分。

参考资料:

https://www.ft.com/content/c9112c79-51aa-4e66-bd23-77cbfad9b321 

德国DeepEn公司以光纤微创窥探大脑技术获得莱布尼茨创业奖

据莱布尼茨学会网站消息,德国耶拿DeepEn公司以前所未有的成像分辨率和极低侵入性实现了对大脑及其他器官的深层观测,这项技术为神经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开辟了新机遇。凭借此项创新,DeepEn荣获2025年莱布尼茨创业奖。该核心技术为德国莱布尼茨光子技术研究所(Leibniz-IPHT)的衍生成果,该团队研发出了全球最细的显微成像设备。这家公司即将推出NeuroDeep显微内窥镜,通过全息光控技术,直径仅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在人体深部组织实现高性能成像。这种超微创设备将率先推动神经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尤其有助于理解衰老过程、退行性病变及神经可塑性机制。这项先进成像技术旨在帮助研究者开发神经障碍的新疗法,待突破更多技术壁垒后,这些发丝内窥镜或将开创临床设备的新时代。

DeepEn团队与布拉格查理大学医学院、布尔诺捷克科学院仪器研究所、马格德堡莱布尼茨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及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合作,成功研制出高分辨率全息内窥镜原型机。DeepEn先后获得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EXIST研究转化基金支持,2025年初完成数百万欧元种子轮融资。其主导的NEUROGATE项目今年1月获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EIC Transition项目250万欧元资助,致力于开发更高阶的微创技术。

参考资料:

https://www.leibniz-gemeinschaft.de/ueber-uns/neues/forschungsnachrichten/forschungsnachrichten-single/newsdetails/tiefe-blicke-ins-gehirn-1 

Elsevier AI将文献研究时间缩短一半

据德国研究教学网站2025年3月12日报道,全球科学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今天推出了“ScienceDirect AI”同行评审学术文献平台。爱思唯尔宣布,该研究工具利用AI从同行评审平台ScienceDirect上的400万篇文章和书籍章节中提取、总结和比较信息来生成。 

研究显示,科研人员25%至35%的研究时间都花在了文献研究上。“ScienceDirect AI”将节省研究时间,降低研究风险,并让科研人员了解该工具如何得出答案。 该研究工具是与来自全球70所大学和研究密集型公司的 30,000多名研究人员和图书管理员合作开发的。他们的反馈表明,该工具可以帮助改进研究并节省高达50%的文献研究时间。                                                                  

参考资料:

https://www.forschung-und-lehre.de/forschung/elsevier-ki-soll-recherchezeit-halbieren-6969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