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85期 |
2025-02-04 16:20 |
本期主要内容 科技创新战略、计划和举措 1.德国发布大学晴雨表 2.德国联邦教研部推出电池研究临时资助措施 3.德科学机构发布研究与创新立场文件 4.欧洲资助开发新型量子技术 5.德国发布“2030 年技术主权研究与创新”计划 研发前沿和学术动态 6.德国加速石墨烯芯片研发 7.德国利用AI改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8.德国启动抗病毒疗法项目以加强大流行病准备 9.德国使用量子算法优化飞行路线 10.德国细胞动力学研究新突破或成医学研究转折点 11.德国研究机构开发光子传感器以保护地面卫星通信系统 12.德国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如何进入人体免疫细胞的基因组 行业和社会动态 13.德国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62% 14.德国2024年新建初创企业数量回升 15.德国深度科技初创公司发展迅猛
德国发布大学晴雨表 据科学信息服务网站1月2日消息,德国科学促进者协会(Stifterverband)近日联合Heinz Nixdorf 基金会发布了最新的德国大学晴雨表。调查显示,德国大学在数字安全方面面临着巨大威胁,需要通过投资和更多合作来防范网络攻击。调查结论还包括,大学管理层普遍对德国学术自由的评价较高;为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科学家提供的职位太少;缺乏人员结构概念等。从长期比较来看,德国大学满意度持续恶化。 一.大学信息技术安全面临不足 几乎所有高校管理层(97.3%)都认识到了数字安全威胁,并认为德国高校的安全防范措施普遍不足。只有一半(53%)的大学表示,他们制定了应对网络攻击的应急预案。还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正在计划引入应急预案。许多大学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私人设备的大量使用成为安全漏洞。为大学学术和行政人员以及学生提供的安全培训太少。相比之下,75%的大学为重要数据建立了跨机构备份。 二.学术自由是宝贵财富,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大学管理层认为学术自由得到了保障:德国四分之三的大学管理层对学术自由给予积极评价,约52%的人认为很好,24.4%的人甚至认为非常好。同时,他们也指出,科学家们只愿意在有限的范围内谈论自己的研究成果。受访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媒体上可能存在攻击和诽谤的危险(63.6%),以及担心媒体或公众讨论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歪曲研究成果。 三.关注德国高校的人力资源政策 德国的大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需要合适的人员来从事研究、教学、技术转移和行政管理。鉴于熟练劳动力的短缺,填补职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是大学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三分之二的大学(68.5%)没有战略性人事结构概念。这意味着它们既没有确定未来人员需求的工具,也没有吸引和留住合格人员的正确措施。提供的职位也太少,尤其是针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如博士阶段)的学者。 四. 大学满意度比以往更糟 德国大学的满意度继续下降,达到了自2011年大学管理晴雨表首次发布以来的最差水平。在-100到+100的范围内,对当前形势的评估满意度指数为18.9。而一年前,该指数为22,对大学竞争力的评价尤其负面,对合作关系的评价也降低了人们的满意度,与区域外企业和外国高校的合作也比往年更差。 参考资料: https://idw-online.de/de/news845229
德国联邦教研部推出电池研究临时资助措施 2025年1月21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官网消息,德国联邦教研部将提供高达2500万欧元的过渡性资助资金用于电池研究。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厄兹代米尔表示,德国将立即推动所有已获批准但尚未启动的电池研究项目。电池研究决定了在关键未来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能在高性能且低成本的能源存储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就能掌握未来的价值创造。电池技术的进步对于未来德国汽车制造业至关重要。德国想要继续享誉汽车之国和发明家之国,必须成为电池之国。大规模电池存储是能源转型的催化剂,能够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具有竞争力的电价。这些都是德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过渡性资助,确保了电池研究的连续性,加速推动电池技术发展。电池是塑造未来世界的关键。 德国联邦教研部大部分的电池研究活动本来由气候与转型基金(KTF)资助,但由于气候与转型基金(KTF)资金被中止,导致出现了融资缺口,急需采取行动。从2025财政年度起,KTF不再为电池研究新项目提供资金,而2025年预算制定程序尚未完成,本无法启动任何电池研究项目。通过临时推出的过渡性项目资助,已获批准的电池研究项目得以启动。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SharedDocs/Kurzmeldungen/DE/2025/01/batterieforschung-25.html
德科学机构发布研究与创新立场文件 据科学信息服务网站1月14日消息,德国科学促进者协会(Stifterverband)、德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大众汽车基金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联邦议院选举的联合立场文件“德国:通过研究和创新实现未来”。文件指出德国需要一个新起点来建立强大的创新体系,这是确保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德国科学促进者协会主席Michael Kaschke、德国国家科学院院长Gerald Haug和大众汽车基金会秘书长Georg Schütte确定了六大变革杠杆,使德国能够具备更加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根据联合立场文件,要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对创新政策进行结构性改革。未来的德国政府应实施以下六项措施,以确保明确的创新战略、有效的协调以及现有想法和项目的快速实现: 1、重组并加强教研部; 2、减少研究中的监管障碍,将监管作为一种推动力和竞争优势; 3、制定以实施为重点的战略规划和创新政策优先任务的路线图; 4、设定目标,开辟道路; 5、减少合作与融资障碍; 6. 从人才外流到人才回流。 参考资料: https://idw-online.de/de/news845625
欧洲资助开发新型量子技术 据科学信息服务网站1月10日消息,EQUSPACE联盟从欧洲创新委员会的开拓者开放资助计划(Pathfinder Open funding program)获得320万欧元的资助,用于推进硅基量子技术的开发。除德国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亥姆霍兹中心(HZDR)外,该项目还汇集了来自三个欧盟国家的其他四个合作伙伴,包括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所。此外,该联盟还包括一家芬兰初创公司SemiQon Oy。 虽然硅是传统计算机的核心材料,但它在目前流行的量子计算机概念中并不重要。然而,利用半导体技术已经开发出的价值数十亿欧元的硅基础设施来处理量子力学信息单元——量子比特,则非常有意义。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所谓的供体自旋量子比特实际上特别适合这项工作。这些量子比特利用杂质原子的自旋特性来处理信息。与其他量子系统相比,它们的特点是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以便执行量子力学计算操作。然而,目前它们还不是商用量子计算机的主力,因为没有合适的耦合和读出机制可用于将它们扩展到实际可用的水平。 EQUSPACE联盟现在的目标是在欧洲为硅基供体自旋量子位创造一个长期的未来。该研究将致力于通过振动结构中的声波来连接基于微小原子自旋的量子位。量子力学计算结束后,还将使用激光和单电子晶体管以电子方式读出结果。该联合项目计划于2025年2月1日启动,为期四年。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硅量子平台,推动欧洲开发基于硅中杂质原子的量子技术,实现欧洲量子产业的现代化,通过建立强大的研究网络并通过跨学科专业知识推进硅量子应用来应对全球竞争。 参考资料: https://idw-online.de/de/news845467
德国发布“2030 年技术主权研究与创新”计划 据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1月24日消息,德国正式发布“2030 年技术主权研究与创新”(FITS2030)计划。该计划将促使德国在前沿技术竞争中保持更加独立的优势。 该计划定义了到 2030 年八项数字关键技术和四项工业关键技术的目标和措施。数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AI)、软件工程、微电子、高性能计算、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量子技术和光子学。工业技术包括:创新材料、电池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工业4.0。 框架计划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技术主权与创新专项研究计划的预算。2025年已明确拨款约 16 亿欧元用于推动关键的数字和工业技术和创新。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SharedDocs/Kurzmeldungen/DE/2025/01/fits2030.html 德国加速石墨烯芯片研发 据莱布尼兹协会网站2025年1月16日报道,莱布尼茨创新微电子研究所(IHP)是欧盟石墨烯旗舰研究计划的积极参与者,专注于开发基于石墨烯的光子平台并在200毫米硅标准中试线上进行制造。在“石墨烯旗舰”计划中,IHP积极参与了两个重要研究项目:2D-PL和GATEPOST。 作为二维材料试验线(2D-PL)项目的一部分,IHP正在与欧洲财团合作建立一条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的试验生产线,以实现使用这些材料开发集成光子学和电子模块。该研究所利用将石墨烯与传统半导体集成的经验,提供实验性多项目晶圆(MPW)服务,使研究人员和公司能够以显著降低的成本在共享硅晶圆上进行石墨烯芯片的原型开发。 GATEPOST是由IHP协调的基于石墨烯的全光学技术平台,用于安全物联网,是目前致力于探索光子学和石墨烯结合的两个欧洲项目之一。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形的方法彻底改变物联网(IoT)中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性。GATEPOST项目旨在在IHP试验线上生产一种新型的基于石墨烯的全光计算平台。该研究所在光子集成石墨烯电路的开发、生产和测试方面提供其独特的专业知识。 参考资料:
德国利用AI改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据亥姆霍兹联合会网站2025年1月22日报道,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研究人员发现,机器学习(ML)是改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生产所需测量技术的重要工具。借助深度学习,KIT的研究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特性和效率,甚至超出了实验室规模。 由钙钛矿半导体层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已经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并且可以经济高效地生产。钙钛矿光伏发电正处于商业化的门槛上。然而,在长期稳定性和大面积升级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检查记录钙钛矿薄膜形成的新数据集,将过程数据精确映射到目标变量,例如能量转换效率。“根据生产过程中记录的测量数据,机器学习可用于在太阳能电池完成之前识别过程错误。不需要额外的检查方法,”KIT光技术研究所(LTI)研究员Felix Laufer说,“这种方法的速度和性能显著提高了数据分析。这使得解决原本难以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 LTI下一代光伏部门负责人Paetzold指出:“钙钛矿光伏发电有潜力彻底改变光伏市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扩展表征方法来定量分析过程波动。这确保了大面积和多批次的高材料质量和层均匀性。这是迈向工业应用的决定性一步。” 参考资料: https://www.kit.edu/kit/pi_2025_001_mit-maschinellem-lernen-zu-leistungsstarker-photovoltaik.php
德国启动抗病毒疗法项目以加强大流行病准备 据亥姆霍兹联合会网站2025年1月21日报道,病毒性疾病预计会传播得更快、更广,因此为未来潜在的流行病做好准备至关重要。欧盟新项目COMBINE(“马尔堡病毒细胞激活的比较特征作为识别新出现病毒的抗病毒靶点的蓝图”)认为,了解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对于对抗新出现的传染病至关重要。该项目旨在以马尔堡病毒(MARV)为模型,加深对病毒如何进入细胞的理解。它还将为确定抗病毒策略的新目标制定蓝图——这是大流行防范的重要基石。 COMBINE 由布伦瑞克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协调,汇集了来自5个欧洲国家的7个合作伙伴。该项目将在未来五年内通过欧盟的“欧洲地平线”研究和创新框架计划获得总计720万欧元的资助。 参考资料:
德国使用量子算法优化飞行路线 据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网站2025年1月21日报道,DLR 量子计算计划正在与汉莎航空行业解决方案合作,开发量子计算机如何支持航空公司的战略和战术规划,目标是更好地对航空公司流程进行战略和战术规划,重点之一是利用量子计算优化航线,其他重点还包括数字化、航空、交通、量子计算等。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量子计算计划(QCI)现将合同授予汉莎工业解决方案公司,作为QCMobility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主题是量子计算机如何支持航空公司的战略和战术规划。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欧洲之翼航空公司以及Kipu Quantum航空公司作为分包商参与其中。 “我们希望能够利用量子计算机更快、更精确地解决特别困难的计算问题。更高效的规划不仅可以减少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并降低成本。这是迈向气候友好型航空的重要一步。”来自DLR航空运输研究所的托尔斯滕·埃勒斯(Thorsten Ehlers)说道。 参与该项目的人员正在研究哪些量子算法在飞行路线优化以及飞机和机组人员短期分配到各自的飞行计划和路线方面比经典算法具有优势。 参考资料:
德国细胞动力学研究新突破或成医学研究转折点 据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网站2025年1月22日报道,慕尼黑亥姆霍兹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一项名为Moscot(“多组学单细胞最佳运输”)的新技术,使得能够同时观察数百万个细胞发育成新器官(例如胰腺)的过程。该研究成果或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转折点,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调整数学模型,运用最佳运输理论,使得能够同时观察数百万个细胞——其精确度达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水平。研究者认为,Moscot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理解和使用生物数据的方式。它不仅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细节记录细胞发育的动态,对疾病的发展做出精确的预测,以开发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德国研究机构开发光子传感器以保护地面卫星通信系统 据科学信息服务网站1月15日消息,作为OTP II项目(PRS安全模块的光学防篡改保护)的一部分,弗劳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HHI)及其合作伙伴正在开发一种由超薄玻璃制成的创新型传感外壳,用于保护关键的地面卫星通信系统。该项目特别关注提高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的接收器模块的安全性和防护性。该项目将于2024年10月至2026年3月进行,由德国联邦数字和交通部资助,总金额为170万欧元,其中543,000欧元分配给弗劳恩霍夫HHI。 伽利略是全球首个由民用部门控制的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定时服务,这对于交通、通信和安全领域至关重要。欧洲希望通过伽利略系统确保技术独立性。使用伽利略系统需要专门的公共监管服务(PRS)接收器模块,该模块必须采用最高安全技术,以确保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或故意信号干扰下也能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之前的OTP项目中,弗劳恩霍夫HHI和OHB系统公司开发了一种光子保护技术,用于持续监控移动PRS安全模块。这种“光学防篡改”(OTP)系统使用由超薄玻璃制成的外壳,将敏感的电子元件包围在一个安全的位置。研究人员展示了使用光学信号实时检测损坏,如裂纹、钻孔甚至轻微变形。 目前的OTP II项目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整合“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该功能基于不可复制的物理特征,就像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样。这可以实现从断电状态开始的加密安全初始化,这对于在断电或能量受限的情况下保持保护至关重要。另一个重点是开发用于传感薄玻璃膜的热3D成型工艺,从而实现PRS安全模块的完全三维封装。研究人员还在优化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坚固性,以检测攻击场景,同时减少误报。其他工作包括将光学元件小型化,将其与电子元件一起集成在密封件下方,以及评估具有成本效益的一次性可编程(OTP)元件,以使技术更加经济。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即用型且价格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安全访问基本基础设施服务的能力。 该项目由OHB系统公司牵头,成员包括弗劳恩霍夫HHI、弗劳恩霍夫集成电路研究所(IIS)、生产技术研究所(IPT)和可靠性与微集成研究所(IZM)。 参考资料: https://idw-online.de/de/news845797
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如何进入人体免疫细胞的基因组 据德国马普学会网站2025年1月17日报道,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如何通过细胞核的孔隙渗透到人体免疫细胞的遗传物质:病毒的蛋白质胶囊,其中病原体的基因材料被包装,在核孔处收集并挤压通过它们。由于其圆锥形,病毒可以打开孔环,从而进入细胞核。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发新型艾滋病病毒抑制剂。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 会攻击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使感染者更容易患病和感染。一旦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它就会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人类宿主的遗传物质中。这样,它就可以利用人体的机器来繁殖和传播感染。HIV-1病毒含有病原体的遗传物质,它由大约200个蛋白质六聚体和五聚体网络组成,这些蛋白质单元结构相同或相似,排列得像足球一样。它不是球形的,而是具有一端窄、一端宽的圆锥体形状。为了成功感染,它最终必须打开并将病毒遗传信息释放到宿主细胞中。 来自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的Martin Beck和Gerhard Hummer以及来自海德堡大学医院的Hans-Georg Krausslich的研究小组将高分辨率成像与复杂的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研究 HIV-1 衣壳进入体内的过程。核孔是人类基因组的守护者,人类基因组包装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它们形成穿过细胞核壳的选择性通道,并将其内部与细胞质连接起来。这些通道充满了称为FG核孔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它们充当前门的看门人。它们控制哪些分子可以进入通道,哪些分子必须留在细胞核之外。入侵者必须穿过这个屏障才能将其有效负载传递到细胞核中。 HIV衣壳通过模仿人类蛋白质的特性来实现这一点。因此,它不会被渠道排斥,而是被渠道所吸引。然而,衣壳最宽处的尺寸与核孔道的直径相似。这一事实支持了最初的假设,即衣壳在病毒到达细胞核之前溶解并释放病毒的遗传物质。新的发现表明,HIV-1遗传物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细胞核。 研究人员首次成功观察到受感染细胞内的艾滋病毒胶囊。他们发现衣壳首先以其狭窄的末端穿透核孔管,然后越来越靠近细胞核。与预期相反,核孔道中的衣壳没有显示出变形或破裂的迹象。相反,研究人员发现,当锥体的宽端深入通道并接近核心时,大量核孔就突然破裂。 研究人员怀疑,衣壳进入通道会产生一种力,将孔拉宽,直到其环形结构破裂,类似于钉子被向前推时破坏其周围结构。通过这个裂缝,通道变宽,衣壳可以渗入细胞核。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支持了这一假设:只有当环直径增加或环破裂时,衣壳才能通过通道。胶囊的锥形形状可能是穿透通道并将病毒遗传物质运输到细胞中所必需的。 并非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所有方面都已被完全了解。揭示该机制的进一步细节将有助于根除病毒的最终目标。主要作者Jan Philipp Kreysing表示,这项研究标志着艾滋病病毒研究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阐明了感染过程中关键步骤的分子细节。lenacapavi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基础研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有趣的是,lenacapavi进一步稳定了HIV衣壳,可能阻止其完全打开。破解核孔是否会给病毒带来决定性的优势,例如传输更大的有效载荷,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衣壳最终如何在核心打开以释放病毒基因组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HIV如何与受感染的人类细胞相互作用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 https://www.mpg.de/24027291/hiv-kapsid-knackt-die-kernpore
德国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62% 据德国每日新闻1月2日报道,根据弗朗霍夫太阳能能源系统研究所的初步统计,德国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2.7%,超过之前任意一年。与此同时,德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电力弥补本国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缺口。德国在2024年一共生产了275太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比2023年的比重增加了4.4%。风电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来源,占全部用电量的33%,这归功于海上离岸风电的大幅增长,而陆上风电发电量还低于2023年。太阳能发电量位居第二位,占德国全社会用电量的14%,相比2023年大幅增加18%。核电因为2023年关闭核电站使得2024年核电发电量为零,去年核电发电量占比为6.2%。 参考资料: https://www.tagesschau.de/wirtschaft/erneuerbare-energien-strom-100.html
德国2024年新建初创企业数量回升 据德国初创企业协会(Startup-Verband)2025年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在2024年一共新成立了2766家初创企业,比上一年度的2498家增长了11%。尽管德国目前仍面临银行利率较高、风投资金态度谨慎等不利金融因素,但从新建初创企业数量上看依然获得了增长,这也为未来的德国经济复苏带来了一线曙光。 根据德国初创企业协会的数据,德国初创企业数量已从前几年的下降中复苏,特别是围绕信息技术领域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大约有五分之一(618家)的初创企业来自该领域。2024年德国新初创企业数量已超过了2022年,虽然比之前的高峰时期仍有差距。新冠大流行期间,由于数字技术初创企业的爆发式增长,2021年德国新建初创企业一度达到3200家。与此同时,自2021年以来每年的初创企业新增破产数量也持续增加,受当前德国经济危机影响,在线零售业企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大。从区域划分上看,海德堡的人均新建初创企业数量名列前茅,以每10万人新建13.5家初创企业稍稍领先柏林和慕尼黑。如果从新增总数上看,柏林新增最多达498家,慕尼黑新增203家,汉堡新增161家。而且海德堡初创企业数量的高比例和当地拥有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有很大关系,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对海德堡初创企业工商注册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围绕海德堡大学周边的新初创企业特别密集。而排在海德堡、柏林和慕尼黑后面的第四到六名为亚琛、达姆斯塔特和波茨坦,也都有众多初创企业设立在靠近这些城市的大学附近。因此,新建初创公司集聚在研究型大学附近成为继“围绕国际化大都市如柏林”之后的德国初创企业成功发展的第二大因素。据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和安永会计事务所统计,尽管面临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局势,2024年德国初创公司不仅在数量上获得增长,德国对初创企业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回升。 参考资料: 德国深度科技初创公司发展迅猛 据德国《商报》1月8日报道,欧洲和德国的深度科技行业正吸引着前所未有的资本涌入。根据伦敦风险投资公司Atomico研究,2024年欧洲深度科技初创企业将获得超过140亿美元投资,比2020年增长85%,较十年前激增450%。深度科技投资在初创企业融资中的比例也显著提升,目前占33%,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深度科技领域公司专注于解决复杂技术挑战。传统领域如计算机芯片和人工智能仍然活跃,而空间技术、量子计算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正被视为未来重点。然而,深度科技投资的高风险性长期让欧洲投资者保持谨慎。技术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且技术壁垒高,但其创造和主导新市场的潜力,以及减少价值链依赖的优势,正在逐渐被认可。 德国从专业机构到风险投资家纷纷入局深度科技领域。慕尼黑的Vsquared投资公司已涉足电池技术、量子计算和太空科技等领域,其投资的伊萨尔航空航天公司和Black Semiconductor成为亮点。Antler则强调欧洲具备制定全球新标准的能力,将加大对德国早期深度科技公司的投资。此外,电池技术的进步备受关注。柏林投资者世界基金有声音指出,电池回收与改进正推动成本下降与效率提升,相关企业如Cylib已经成为行业焦点。与此同时,能源生产、存储和网络安全等促进欧洲复原力的技术领域也正吸引更多投资。太空科技则成为另一大热点,地缘政治挑战、卫星需求增长和月球任务计划使资金不断流入太空旅行领域。德国公司如Isar Aerospace和The Exploration Company在火箭发射与轨道服务方面表现突出,推动地球观测与卫星相关技术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成为深度科技的关键驱动力。据估计,到2030年前全球机器人市场年增速将超过20%。德国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积极布局机器人新兴产业,潜力巨大。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