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52期
2022-05-12 16:20


本期主要内容


研发前沿

1.德国科研人员开发世界最小齿轮

2.德国高光谱观测卫星EnMAP成功上天

3.德国应推进关键技术发展 保障经济实力

4.实现气候目标德国需要更多电动车

5.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机的新突破——首个具有拓扑绝缘体的混合量子比特

行业和社会动态

6.德国初创企业呈增长态势

7.德国2022年研究峰会召开

8.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开始运作

9.德国科学基金会公布2022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奖获奖者

10.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就2022年评估报告提出对德国科研发展的具体建议

11.意大利在针对目前局势解决短期能源供应上领先于德国

12.亥姆霍兹全健康研究所近日正式成立

13.弗劳恩霍夫传染病研究实验室正式启用

新冠疫情专栏

14.德国医学机构试验抗病毒、抗炎症综合疗法治疗新冠疾病

15.充分清洗玻璃器皿有效去除冠状病毒

16.德国在疫情反弹情况下谨慎“解禁”

17.德国北威州卫生部长反对放开全部新冠防疫措施


德国科研人员开发世界最小齿轮


得益于组件的小型化,才有了今天性能强大的计算机、智能电话和高分辨率的内窥镜。目前科研领域对于微型、精致组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纳米领域,如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开关、转子和电机,即所谓的分子机器(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课题)。近日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成功世界上最小的可运动的能量驱动齿轮,这是首个可控、可驱动的纳米驱动装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

根据纽伦堡大学的介绍,由Henry Dube教授团队开发的分子齿轮只有1.6纳米大小,相当于人头发厚度的1/50000,成为最新的微型纪录。此外科学家成功使用该齿轮驱动了其对应物,克服了建造纳米机器的基本问题。该驱动装置由两个啮合的组件构成,仅包括71个原子。其中一个组件为类似螺旋桨的三蝶烯(Triptycen)原子,另一个组件是类似小盘子的硫靛(Thioindigo)分子的扁平片段,当“小盘子”自身旋转180度,“螺旋桨”只会旋转120度。该装置是通过光控制的,是纳米光学齿轮,即光能驱动两个耦合组件运动。同时研究发现紧靠热能无法促使齿轮运动,在黑暗中加热齿轮溶液,“螺旋桨”和“小盘”均无法转动,因此借助光线才能激活和控制该驱动装置。(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fau.de/2022/04/news/wissenschaft/klein-mini-nano-das-kleinste-zahnrad-der-welt/


德国高光谱观测卫星EnMAP成功上天


时隔多年,德国EnMAP计划(The Environmental Mapping and Analysis Program)的卫星终于在4月1日晚间搭乘SpaceX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进入太空,是此次猎鹰9号拼单发射的40颗航天器中覆盖范围最广、成本最高的卫星(约3亿欧元)。EnMAP是德国首颗高光谱遥感卫星,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亥姆霍兹德国地理研究中心原计划于2014年启动该项目。高光谱卫星具备的光谱成像技术,可使光谱与图像结合为一体,探测各类物质的具体成分,是地球观测的新趋势,我国于2021年成功发射了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2)。

环境测绘和分析计划(EnMAP)遥感卫星体积为3 x 2,1 x 1,5m,重量达到850公斤,设计寿命5年,部署在653公里的高度(太阳同轨)。EnMAP包括一台望远镜和两台光谱仪,能够记录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的242个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30 x 30m,每天记录的幅宽达30km,长度可达5000公里,可以更精确地提供有关植被、土壤和水质等环境信息,能够更好地评估如农业和林业管理以及水质。

该卫星和高光谱仪器由德国OHB System AG公司制造,卫星任务执行和指挥由德国宇航控制中心(Deutsches Raumfahrtkontrollzentrum)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上法芬霍芬(Oberpfaffenhofen)基地和魏尔海姆 (Weilheim)基站负责;卫星数据的接收和处理由DLR的新施特雷利茨(Neustrelitz)地面站和遥感技术研究所(IMF)负责。(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esa.int/Space_in_Member_States/Germany/Hyperspektraltechnik_revolutioniert_die_Erdbeobachtung 

https://www.enmap.org/ 

https://www.dlr.de/content/de/artikel/news/2022/01/20220401_umweltsatellit-enmap-erfolgreich-gestartet.html


德国应推进关键技术发展 保障经济实力


3月9日,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EFI)提交了第十五个“德国研究、创新和技术能力年度评估报告”,报告重点评估了德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劣势,并提出马上在政策领域予以应对的要求。该委委员会成员对此予以了解读。

专家委员会主席乌维·坎特纳教授 (Uwe Cantner)首先在定义上表示,关键技术在一个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有助于开拓新兴市场,是众多其他技术创新发展和创新应用的基础。经典的例子是控制芯片,对现代数字化生产流程、智能家居应用不可或缺,对于新的能源和交通概念不可替代。成熟关键技术以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已经展露未来的经济潜力。目前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预计其市场将在2024年突破5000亿美元。

德国在应对关键技术上充满紧迫感,来源于其数字化技术的薄弱和看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迅速崛起。

专家委员会对13个单项的技术进行了评估,涉及生产、材料、生物和生命科学以及数字技术四大关键领域,通过对科学出版物、专利申请、贸易统计、国际标准制定等数据统计,得出了结论: 委员会成员、德国帕绍大学教授卡罗琳·豪斯勒(Carolin Haeussler )表示“德国在制造技术、生物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专家委员会“严重批评”数字技术是德国和欧盟的明显劣势,德国和欧盟伙伴正面临着在经济领域愈发重要的技术领域失去地位的风险,同时也危及现有的优势领域(制造和生物科学)。豪斯勒强调,“数字技术对其他关键技术的溢出效应是巨大的,在该领域的劣势会危及其他优势(技术)领域”。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在近20年间,几乎是从无到有,中国在几乎所有的关键技术领域,在研发、应用和贸易上都取得了领先地位。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数字技术、制造和材料技术的重要供应商。专家委员会对于对中国进口的依赖表示忧虑。豪斯勒认为“鉴于西方世界与中国日益增强的系统性竞争关系,未来我们无法稳定获取重要技术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专家委员会认为关键技术和技术主权的话题属于政治议程的首位。

德国对关键技术的战略扶持处于开始阶段,专家委员会建议对已有和潜在关键技术进行定期和系统性观察,由独立的顾问委员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不断更新的技术扶持方向,并向联邦政府就关键技术提出具体建议。坎特纳认为近年来世界贸易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公平竞争的条件面临压力,与技术主权相关的严重依赖成为真正的风险,因此产业政策成为推动潜在关键技术的绝对合适的措施。但坎特纳也表示产业政策起到启动、催化作用后应适时退出。

关键技术商业化的重要一环是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认为德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参与度不够(很低),应当迅速为企业设立激励机制和费用补贴,“在协商未来规范和标准时,代表德国和欧洲的利益非常重要”。(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digital.uni-passau.de/beitraege/2022/uebergabe-des-efi-jahresgutachtens-2022/


实现气候目标德国需要更多电动车


受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EFI)委托,弗朗恩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ISI)针对传统和新驱动类型乘用车进行对比调查,研究其不同的经济性、生态平衡性和对实现德国新的气候保护目标的潜能;同时专家对国际背景下德国汽车行业面对驱动技术转型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调查。两项调查结果显示,电动汽车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经济、最高效节能的选项。

德国政府2021年夏推出的新气候目标同时要求该国交通领域加快行动,而目标实现主要依赖于向电池驱动汽车的转型。ISI研究所能源技术和能源系统能力中心主任Martin Wietschel教授表示,纯电动汽车(BEV)目前已经大规模商用,代表了最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2020年一辆纯电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比汽油车减少50%,随着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提高,预计2030年其优势将上升到60%。但研究同时认为,插电混动汽车(PHEV)更加视为一种过渡技术,原因在于短期看仅当PHEV车型电动行驶至少超过40%才对减排发挥作用,而在中长期看必须使用合成燃料才能实现气候目标。中期看其他具有减排潜力的替代驱动车型包括来自可再生材料的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池或电力合成燃料,前提是仅使用或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

除生态环保角度,在对汽车购买和使用的经济性上进行研究,内燃机使用电力合成燃料成本高昂,燃料电车汽车成本高昂且减排能力有限,其长期用途(2030年后)可作为电池驱动汽车的替代用于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重型、大型车辆。生物燃料具有较高减排经济性,但桎梏于有限的可再生生物质,同时国际航空运输也有较大需求量。综上,BEV车型从短期、中长期看都是最佳选择。

在全球新驱动技术发展进程中,德国汽车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近15年间,德国在欧盟知识产权局可持续驱动技术和数字化的所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自动驾驶领域美国拥有最多专利申请,但如果加上辅助驾驶技术,在2005至2017年间德国始终处于首位。

在专利技术分析上德国虽然处于领先,但在BEV纯电汽车销售上并不能显示优势。特斯拉和中国汽车商发展优势明显。德国纯电汽车已经实现了于内燃机相近的市场份额,在插电混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宝马和戴姆勒发挥重要作用。然而2020年德国销售电动车中一半为插电混动汽车,未来中长期资助重点应为纯电汽车。插电混动作为过渡技术应激励其电动行驶部分。(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isi.fraunhofer.de/de/presse/2022/presseinfo-05-efi-e-mobilitaet-klimaziele-industrie-plug-in.html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新突破

——首个具有拓扑绝缘体的混合量子比特


拓扑量子比特由于其特性是可以扩展量子计算规模的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其切换时间可与目前谷歌、IBM的超导量子计算相媲美,包括微软在内的多个研究机构和公司正采用该方法开发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目前因为缺乏合适的物质基础而无法确定能否真正制造出拓扑量子比特,即在现实中实现马约拉纳状态(Majorana-Zustände)。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将拓扑绝缘体集成到传统的超导量子比特中,取得了拓扑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这为研究人员可以在高敏感量子电路中测试拓扑材料的变化开辟了了新的实验平台。相关研究在今天(4月14日,世界量子日)刊登上了《纳米通讯》封面。(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fz-juelich.de/portal/D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22/2022-04-14-hybrid-qubit/_node.html


德国初创企业呈增长态势


根据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近期统计,新冠疫情下德国2021年初创企业数量达到336.000,比2020年增加约4000家(+1.4%),但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2018年:367.000;2019年:366.000)。影响因素除疫情外还包括在2020年初德国部分行业重新引入师傅认证制度(Meisterpflicht,工人必须先取得师傅的资格才能开业),造成对诸如建筑行业的创业抑制。

在初创领域上,与上年比增长最快的是农林业(+2.5%),自由业增长最慢(+0.3%)。从近5年数据显示初创活动领域正转向非商业活动(即农林、自由创业这两类德国非工商注册义务领域),如自由职业创业所占比例从2017年的24.9%提高到2021年的26.4%。

此外数据显示,德国自由职业领域的创业中女性比例增加(2020: 52,8 %; 2021: 53,7 %),在柏林等9个州相比男性超过5个百分点。

虽然有疫情延宕和乌克兰战乱等不确定因素,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科学家预测2022年德国初创企业数量在所有三个领域(商业、农林和自由职业)将继续缓慢增长,但启动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受影响拖延。(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ifm-bonn.org/statistiken/gruendungen-und-unternehmensschliessungen/existenzgruendungen-insgesamt


德国2022年研究峰会召开


德国2022年研究峰会于5月4日在柏林召开。本届峰会由德国科学捐赠者联合会与德国国家科学院(Leopoldina)、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EFI)以及大众汽车基金会共同承办。本次峰会从德总理朔尔茨之前宣布的 “时代转折”(Zeitenwende)出发,在地缘政治动荡背景下就能源安全、资源自主、价值链风险防控、社会韧性和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峰会认为,当前地缘政治和安全政策的变化造就了新的社会框架条件,清晰表明需要再次加快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共同转型。乌克兰战争背景下的社会萧条和财政困境将对研发领域的创新投入造成威胁。峰会明确,尽管目前为缓解危机造成的直接后果做出了短期内的决定,但必须制定面向长期的转型政策。德国需要同时针对社会未来和技术未来的整体战略以增强抵抗危机的能力和发掘创新潜力。政府需要坚持跨部门通力合作,整体考虑科学资助问题。要实现成功转型需要对监管、资助、投资进行新的平衡,需要科学、经济、政治和广泛公众建立新的联盟。

参加峰会讨论的主要宾客包括联邦教研部国秘托马斯·萨特尔伯格(Thomas Sattelberger)、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国秘弗朗西丝卡·布朗特娜(Franziska Brantner)、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MartinBrudermüller)、博世公司监事会主席Stefan Asenkerschbaumer、德国五贤人(负责鉴定整体经济发展的专家委员会)之一的维罗妮卡·格里姆 (Veronika Grimm)和梅琳达·盖茨。

德国自2015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研究峰会,每次约聚集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政界和公民社会的高层决策者、专家、科研新秀和思想领袖,围绕不同主题共同探寻研究和创新政策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presseportal.de/pm/18931/5213295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开始运作


据德意志联合研究会(DFG)2022年3月16日官网消息,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于近日召开了第一次集体会议,共有20名来自各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出席,该委员会团长由DFG主席贝克(Becker)博士兼任。DFG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关注,为此DFG于2021年12月经董事会通过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专委会。该专委会日前开始运作,并将于2023年夏季提交一份关于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报告。

贝克博士在与会时表示:“在所有科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为理解和保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基础的贡献。没有这些对环境系统的功能性理解、没有气候研究、没有相应的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结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另外,缺少相应的社会和人文学科知识的支持,也会削弱可持续发展的稳固的社会合作基础。作为德国最大的对各个领域科研项目进行资助的机构,DFG同样关注资助的项目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贡献。DFG也有责任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到所有的资助项目和DFG本身的运行之中。DFG设立的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因此将就上述主题进行讨论,怎样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操作地融入到日常项目资助和运行之中,此外还会兼顾联系到实现科学自由的议题。

专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来推广科普并制订有关准则以形成下一步工作方案。在这三者之中首先要顾及的是生态因素,然后再在经济和社会因素之间不断变换平衡。关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准则专委会首先讨论了“在科研创新体系中引入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作用是如何的”这一议题。专委会的工作将不仅限于DFG已资助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的项目范围,还应面向所有获资助的项目如何实现可持续地开展,且不能减少或影响项目质量和内容。20位专委会专家委员来自德国和欧洲的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联邦议会科技专委会等单位。(李晨浩)

参考资料:

https://www.dfg.de/servic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22/

pressemitteilung_nr_03/index.html


德国科学基金会公布2022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奖获奖者


“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奖”始于1977年,由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每年颁发给处于科学事业早期阶段、尚未获得终身教授职位的杰出研究人员,奖金为2万欧元,以示对优秀青年研究人员的肯定与激励。德国科学基金会将该奖项称为德国最重要的科研新人奖,仅次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和德国联邦总统“未来奖”。

2022年共有155名来自各学科的研究人员被提名参与奖项评选,由DFG副主席和生物化学家Peter H. Seeberger教授负责的遴选委员会将本年度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奖授予了4名女性和6名男性研究人员,颁奖仪式将于5月3日在柏林举行,这10位获奖者分别是:

Pascal Friederich博士,计算机支持的材料设计,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初级教授。

Julijana Gjorgjieva博士,计算机神经科学,马克斯-普朗克大脑研究所,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

Nicole Gotzner博士,语言学,波茨坦大学

Hanjo Hamann博士,法学,马克斯-普朗克共同财产研究所

Maike Hofmann博士,消化内科,弗莱堡大学医院

Andreas Horn博士,神经病学,夏利特医院

Irmtraud Huber博士,英语文学,慕尼黑大学,私人讲师

Christian Maier博士,经济信息学,班贝格大学,私人讲师

Tobias Meng博士,理论固体物理学,德累斯顿科技大学

Jonas Warneke博士,物理化学,莱比锡大学(桂潇璐)

参考资料:

https://www.dfg.de/servic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22/pressemitteilung_nr_02/index.html


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就2022年评估报告提出对德国科研发展的具体建议


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EFI)于2022年3月9日发布了其“2022年研究、创新和技术能力评估报告”,并于3月11日举行了报告的视频发布会,与会专家主要包括:Jena大学的Uwe Cantner教授(兼任EFI主席)、Passau大学的Carolin Haeussler教授(女)、Kiel大学的Till Requate教授、波恩劳动经济研究所(IZA Bonn)的Holger Bonin教授、Hassa Pattner研究所的Katharina Haelzle教授(女)和莱布尼兹欧洲经济研究研究所(ZEW Mannheim)的Irene Bertschek教授(女)。专家主要就以下几方面提出对未来德国科研发展的具体建议:

1. 关于私人机动车交通减排的有关措施建议

税收制度应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减少一次性税费,如机动车税,转而征收更多基于使用的费用,如养路费和停车费。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价格,促使消费者考虑是否真正需要驾车及其成本。

2. 关于目前参与欧洲数据基础设施计划(Gaia-X)的情况

Gaia-X是一个以推动欧洲数据基础设施共享为目标的项目,项目名称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盖亚,在2019年于德国多特蒙德举办的数字峰会上首次向公众展示。本报告提出的平台经济建设是在此基础上的必要补充措施。Gaia-X目的是建立一个面向全欧洲企业的大数据共享平台,这是一个很好的系统,专家建议德国政府继续参与。目前比如在交通领域就有约300家德国企业参与其中,后续进展政府正在评估中。

3. 关于停止使用数字医疗领域电子收据的问题

目前,德国医疗系统停止了使用电子收据,但这不能代表数字医疗系统建设的失败,主要出于医生和病人的数据安全考虑,今后将进一步调整远程医疗系统的架构,目前参与的各单位中有75%的单位提出希望简化流程的要求。

4. 关于德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在B2C领域,德国目前已无法追赶其它世界领先国家,技术浪潮已经启动,但是在B2B领域德国尚有可为,特别是在以机械自动化为基础的技术进步道路上,德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优势,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创新价值增长点。

5. 关于技术开放性(Technologie Offenbarheit)

德国新一轮政府需要一个新一轮的科研创新战略性纲领文件,而在这个纲领性文件中,专家们认为技术开放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当然,目前的科研创新政策贯彻实施是从上到下实施的,但是也欢迎来自私人和国外单位的参与。举一个例子,在电池生产产业上,这对欧洲2035年实现交通碳中和非常重要,德国欢迎来自各方的品质优良的电池,这是达到气候目标的必要条件,德国也特别重视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还有来自国外比如澳大利亚的绿氢能源,也远比欧洲的便宜。至少在今后十年,欧洲的技术开放性不会改变,再往后将根据市场的走向来观察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6. 关于德国未来的关键性技术

上面提到了技术开放,但从德国和欧洲目前的最新地理政治形势角度考虑,还要重视德国乃至欧洲的技术主权建设,要从欧洲27国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包括了在上文提到的电池制造,还有微电子、半导体、芯片、氢能生产等。

7. 关于迅捷治理(Agile Governance)的相关措施

将对政府资助的竞争性项目申报减少官僚程序、迅捷实施。

8. 关于继续资助中小企业气候和能源技术创新转型

相比较德国的大企业而言,德国中小企业(KMU)在面临社会经济整体气候和能源转型的环境下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开拓新商机和研发新技术的创新资助。

9. 关于高技术论坛

高技术论坛是高技术战略2025的配套措施,目前新政府的新一轮创新战略尚未出台,其后续实施情况暂不明确,尚需等待。

10. 关于德国电网扩建

德国目前电网基础较好、电力储备设施建设情况尚好,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的40%,未来可进一步加强电力储备设施建设以应对突发能源危机。

11. 关于氢燃料电池生产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目前,氢燃料电池生产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均在德国可持续交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优势,德国也希望通过推动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可持续交通技术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12. 如何看待元宇宙(METAvesum)技术的发展

专家认为,元宇宙技术是新兴技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目前作为现实生活技术的一种补充,但要以“第二生活技术”的名义代替现实技术为时尚早。

13. 关于跨越式创新署(SprinD)

德国跨越式创新署是针对推动民用技术研发的机构,它支持的技术项目特点是风险高,潜力大,需要通过公共资金扶持。

14. 关于新设德国技术转移署(DATI)

DATI可以帮助德国的部分高校在现有的创新体系中进一步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国外如美国也有类似的机构,设立这个机构的决定是正确的。(李晨浩)

参考资料:

https://www.e-fi.de/publikationen/gutachten


意大利在针对目前局势解决短期能源供应上领先于德国


据德国世界报2022年4月21日报道,意大利政府首脑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最近宣布又与非洲达成两项能源合作协议,为与柏林一样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的罗马政府拨开了迷雾。据专家称,这也使得意大利在解决短期内依赖俄能源供应问题上领先于德国。

2022年复活节期间,马里奥·德拉吉总理尽管发生了一些小意外(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但是他的两位部长代替他前往非洲出访。不久前他曾出访阿尔及利亚,达成了自2023年起每年额外获得9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的协议。这次意大利外长路易吉·迪马约(Luigi Di Maio)和生态变化部部长罗伯托·辛格拉尼(Roberto Cingolani)分别访问了安哥拉和刚果共和国,分别探讨关于额外获得每年15亿立方米和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源合作协议。而相较之下,德国经济气候部部长哈贝尔仅仅在3月底与卡塔尔签署了进一步开展能源合作的协议,且没有说明增加能源供应的预计数量和预计时间。

意大利和德国一样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意大利每年总能耗的42%来自天然气,而这其中的38%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大约每年300亿立方米。俄乌冲突以来,意大利面临着与德国一样的是否停止从俄罗斯继续进口能源的困境。意大利因此不仅在长期战略上加快推进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型,还在解决短期能源供应问题上想办法。意大利除与美国、卡塔尔和阿塞拜疆签署扩大能源合作的协议外,把解决办法的主要目标地放在了非洲。而在加强意大利与非洲开展能源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公司是意大利半国营的能源康采恩Eni公司,以它为代表开展的能源国际合作曾一度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造成影响。但是,今天该公司与非洲的能源合作也成为意大利政府解决因俄乌冲突造成意大利需要迅速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的选择途径之一。意大利政府还计划在目前已有3座液化天然气(LNG)站的基础上再在海岸线上建造2座LNG站。

而德国也有在不莱梅附近的威廉港(Wilhelmshaven)和汉堡附近的布龙斯比特尔(Brunsbüttel)新建两个LNG站的类似计划。但由于建造工期时间较长,估计要在十年内且需花费30亿欧元才能完成。此外,复活节后德国政府呼吁全国每年应节省约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源消耗,相关举措如:在公共建筑内的夏季温度不低于27摄氏度、冬季温度不高于19摄氏度(允许有2摄氏度的上下浮动,养老院和医院除外),如违反该规定将被处以500欧元罚款。

德国约60%的天然气进口、约30%的石油以及约50%的煤炭进口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以来,据报道德国将于2024年结束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依赖,且将于2022年底终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而意大利政府近期的一系列举措,特别是与非洲加大能源合作的协议使得意大利将于2023年年中就可以不再依赖莫斯科的能源供应。从这个时间点上看,意大利领先了德国一年左右的时间。(李晨浩)

参考资料:

https://www.welt.de/politik/ausland/article238285951/Ukraine-Krieg-Wie-Italien-sich-Gas-in-Afrika-sichert-und-damit-Deutschland-voraus-ist.html


亥姆霍兹全健康研究所近日正式成立


亥姆霍兹全健康研究所(HIOH)于4月26日在格赖夫斯瓦尔德正式成立。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与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医学中心以及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所(FLI)作为创始伙伴共同建立了HIOH,首任所长是兽医和微生物学家Fabian Leendertz教授。联邦教研部长瓦青格女士、联邦和欧洲事务国务部长Bettina Martin、亥姆霍兹协会主席威斯特勒教授以及其他创始伙伴董事会成员等出席了新研究所成立仪式。

亥姆霍兹全健康研究所首任所长Leendertz教授表示,人类健康与动物、环境以及生态多样性密切相关。全健康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和气候因素进行综合监测和改善,旨在为应对传染病带来的健康挑战提供整体应对方法。HIOH的研究重点是新型病原体的出现和已知病原体的变异所带来的威胁,包括它们对普通药物和疫苗的耐药性,由三个研究部门组成,分别是“人畜共患病的出现及生态学”、“抗菌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以及“病原体进化”。此外,三个青年研究小组和两个核心单元将作为这些部门的补充。(桂潇璐)

参考资料:

https://www.helmholtz-hzi.de/de/aktuelles/news/news-detail/article/complete/leendertz-die-menschliche-gesundheit-laesst-sich-nicht-isoliert-betrachten/


德弗劳恩霍夫传染病研究实验室正式启用


弗劳恩霍夫免疫学、感染和大流行病研究实验室在罗氏公司位于彭茨贝格的生物技术中心园区内正式启用。该基地的研究方向是识别和描述大流行病原体,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在传染病中的作用。由罗氏公司、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在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合作建立,同时也作为弗劳恩霍夫转化医学和药理学研究所(ITMP)的一个研究基地。

对未来大流行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是至关重要的。巴伐利亚州将为此提供4000万欧元的财政支持,为免疫学和感染研究做出重要贡献。通过位于彭茨贝格/慕尼黑的弗劳恩霍夫免疫学、感染和大流行病研究基地,德国正在创建一个传染病研究和国家免疫学研究的中心。弗劳恩霍夫实验室是一个独特的灯塔项目,在研究领域,学术研究和工业界的合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大学和企业的紧密结合,期待可以在传染病诊断、治疗和疫苗的开发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实验室下一步目标将是与慕尼黑的其他重要研究机构建立联系。(桂潇璐) 

参考资料:

https://www.fraunhofer.de/de/presse/presseinformationen/2022/mai-2022/fraunhofer-labore-roche-penzberg.html


德国医学机构试验抗病毒、抗炎症综合疗法治疗新冠疾病


德国知名医学机构柏林夏里特医学院、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和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新冠抗病毒和抗炎症药物作用机制更详细的研究,发现两种疗法结合能够更好发挥作用和延长抗体疗法的使用窗口期。相关成果发表在《分子治疗》学术期刊。

根据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统计,德国一周内每10万人口中就有6-7名新冠患者入院治疗。在缓解病程和急救治疗药物中包括抗病毒和抗炎症两类,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和高效消炎药地塞米松。德国科研人员借助叙利亚仓鼠(中度)、小毛足鼠(重症)等模型进行对比治疗研究,分析肺组织损伤程度和不同治疗时间点的传染性病毒数量和病毒的RNA,藉此确定病毒活性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人员惊奇发现,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具有特别强大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吸引免疫细胞的信使物质。

根据综合疗法(抗病毒和抗炎症)科研人员实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是德国目前治疗指南尚未收录的新方案。此前抗体药物通常在高危患者出现新冠症状后最多7天内使用,通氧新冠病患才会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而联合疗法拓展了治疗的窗口期。目前该鸡尾酒疗法尚需临床验证。(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22)00173-3?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525001622001733%3Fshowall%3Dtrue  

https://www.charite.de/service/pressemitteilung/artikel/detail/covid_19_therapie_zusammen_ist_besser_als_allein/


充分清洗玻璃器皿有效去除冠状病毒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近期发表冠状病毒在玻璃表面的稳定性和常规清洗灭活的研究数据,认为病毒在玻璃表面相对稳定,因此需要充分清洗如水杯等玻璃器皿。

研究对象为新冠病毒的近支人类冠状病毒229E,研究结果显示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玻璃杯上可以保持数天到数周的传染性;在日光条件下病毒活性可保持最长7天,在避光条件下最长保持21天。试验同时发现,市面常见的清洗剂(溶解脂肪的物质)可以有效灭活病毒(23度水温,15秒内)。对于表面活性剂含量较低的清洗剂则需要43摄氏度和较长60秒时间有效灭活病毒。有效灭活的先决条件还包括充分漂洗(换水)、足够浓度的清洁剂和充分去污。(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idw-online.de/de/news792928


德国在疫情反弹情况下迈出“解封”最后一步


德国疫情再度回弹,根据德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3月20日公布的数据,截止到3月20日,过去一周内新增140万新冠感染者,连续两周感染人数重新增加,在3月17日和18日两天创造单日新增病例超29万的记录。过去的两周内,德国所有年龄段感染发病率都在增加,七天发病率也创下了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最高的感染率,超过“1700”,一些专家称第六波感染潮已经到来。

尽管感染人数居高不下,德国联邦议院在3月18日仍通过了修订后的《感染防护法》,为取消全国范围内大多数新冠限制措施奠定法律基础。根据德国新的《感染防护法》,全德国范围仅保留“基础性”防护措施:只有公交车、火车、医院、养老院和其他“弱势”(即易感染者)群体的相关设施保留口罩义务,其他人群和场所免除强制戴口罩的义务,包括商店、餐馆和学校中不再有口罩义务; 新冠检测义务也只在“弱势”群体场所和学校予以保留。州政府自行制定所谓的“热点法规”,各州认为其区域内的热点感染和住院人数皆达到高峰,有权各自实施限制措施,州议会可决定实施强制戴口罩、保持距离和卫生规则、要求“2G”(已完全接种疫苗和感染过新冠病毒痊愈者)或“3G”(已完全接种疫苗、感染过新冠病毒痊愈和新冠检测结果呈阴性者)证明等更严格的规定。新的《感染保护法》对举行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人数不再进行限制。

德国彻底走向放松新冠的这一步,也是艰难的妥协。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对新《感染防护法》解释说,不能继续屏蔽整个国家来保护一小部分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德国最终迈出解禁步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德国目前的解禁是先前放松政策的延续,谨慎地按既定步骤“解放”。按照德国联邦和州政府2月16日达成的放宽新冠防疫政策协议,德国从2月16日到2022年3月20日起分三步取消所有严格的防疫措施,第一步放松聚会人数和零售业“2G”限制,第二步自3月4日起放开餐饮和酒店业限制,第三步从3月20日取消所有严格的措施。鉴于目前的疫情高度反弹,德国“解禁”并非彻底“解放”,而是谨慎地留有余地。按照目前的新规定,大多数联邦州采纳过渡性法规,暂时保留之前现有的防疫措施,过渡期到2022年4月2日(即两周之后)止,也就是说,一直到4月2日之前,各州均可继续适用之前旧的规定或过渡性措施。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目前德国新增病例数字正在不断上升,意味着疫情并未结束,但与前几波疫情相比,德国目前的新冠对医院并未造成太大的压力。德国总理朔尔茨强调,现在德国正进入疫情新的阶段,与欧洲邻国一致。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表示,没有全面解除疫情限制措施,大流行尚未结束,放松管制的“新法规”是正确的妥协,能确保仍然有针对性地作出反应,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解除了超负荷运转的担忧,即便有超负荷迹象,“热点地区”法规也可以保证能实施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二、新冠数据说明提供解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德国新冠感染人数单日虽然出现暴涨的趋势,过去两周以来平均单日新增感染超过10万,是2021年疫情第五波单日增长最高时的4倍多,但疫情的重要指标“住院率”和“致死率”显示,目前德国感染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德国新冠住院率(即过去7天内平均每10万人中住院治疗的新冠患者新增数量)并不高。以3月18日为例,当日报告住院率为7.81,上周同一时间为6.74,实际上德国最近两个月来基本维持在5~8之间,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现在的单日新增病例人数是2021年11月底疫情第5波高潮期的4~5倍,但住院率与2021年底(当时平均在6.01左右)几乎相同,没有大的反复。在新冠住院病人中,占用重症监护病床比例上对比明显,不增反而减少,以第五波疫情高峰时的2021年12月3日为例,当时有4773张重症病床被新冠患者占用,而现在新冠占用德国重症病床数(3月18日为例)仅为2284,尚不到2021年底第五波疫情时的一半,是2020末/2021年初新冠感染第三波疫情时重症占用床位数的三分之一。

就德国新冠导致病人死亡人数来看,以2022年3月20日报告的数字为例,过去七天内,德国平均每天有203名新冠患者死亡,而在2021年12月第五波高潮期,每天的新冠死亡数量7日内均值为473例,在2020末/2021年初新冠感染第三波高潮,每天新冠死亡甚至达889例,而当时的新冠日增感染数量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施显松)


德国北威州卫生部长反对取消全部新冠防疫措施


据德国世界报2022年3月25日消息,德国北威州卫生部长劳曼(Laumann)表示德国不应以欧洲其它放开防疫措施的国家为榜样取消全部防疫措施,特别是取消新冠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接受德国WDR5电视台的早间回声(Morgenecho)节目采访时,他解释道:“目前德国实施的新冠患者7天隔离措施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从以往经验上看,7天后恢复自由的感染者还是有可能会感染别人。但是,就算是作为一个患了重感冒的病人而言,也不应该没有任何限制地随意出入,从而感染其它的人。”他指出,如果目前德国政府修改了传染病防护法并取消了大部分防疫措施,即允许被感染新冠的人在各场所自由进出,那么这场疫情将永远没有停止。目前极具传染力的新冠病毒变种将持续对人类个人和职业生活造成影响。一周前,北威州议会将部分新冠防疫措施如:佩戴口罩、患病者的出入限制等作为过渡期措施延长到2022年4月2日。北威州政府正在分析评估,之后将如何决策。

虽然德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将把制订防疫措施的权力下放至各州,并对各州提出了针对下一步新冠防疫的“巨大要求”,要求能保留部分防疫措施。但各州是否能把所辖的多个城市、地区同时宣布为新冠热点防疫地区以保留部分防疫措施,被专家认为届时或将缺乏相应法律依据和具体可说得清的前提条件。

位于什未林的麦克伦堡前坡门州议会日前宣布把什未林、罗斯托克两个自由市以及所属的全部6个县作为新冠防疫热点地区,以保留部分防疫措施。但位于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议会却刚刚拒绝了该州绿党党团周三提交的一份紧急申请议案,该提案希望把整个北威州宣布为新冠防疫热点地区。因为议会对于该州卫生系统目前疫情下单日承受约500人的重症病人数量表示质疑。但无论如何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德国的新冠疫情每天造成约300人的死亡。劳曼部长补充说:“人们不应该忘记,新冠病毒对一些患病者而言绝不是一个好的体验,所以我支持继续实施类似于在室内坚持佩戴口罩这样的基础防疫措施。(李晨浩)

参考资料:

https://www.welt.de/regionales/nrw/article237769989/

Laumann-gegen-Aufhebung-der-Corona-Quarantaene.html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