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37期
2020-12-30 18:45

驻德国使馆科技处   2020年第12期 

本期主要内容

  科技创新战略、计划和举措

  1.德国未来5年40亿欧元推动可持续技术研发

  2.德政府拟支持蒂森克虏伯在沙特开展国际氢项目

  3.德国人工智能集群Cyber Valley实力再获增强

  4.教研部长卡里切克谈新冠疫苗和对氢研究的期望

  5.新冠疫情后德国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投入

  研发前沿

  6.德国编制地球已知植物物种最大目录清单

  7.德国新药研发项目首次入选CARB-X计划

  8.德国研究联合会以BioNTech疫苗为例宣介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

  9.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评选2021年莱布尼茨奖

  行业和社会动态

  10.德国智库关注创新中国建设

  11.首届“中德数字化转型论坛”顺利举办

  12.德国发布2020年数字化指数(Digitalisierungsindex 2020 )

  13.2020年度 “自然指数-德国”排名结果

  14.新冠疫情促进德国科研领域创业倾向

  15.德国移民报告中科研人员往来情况

  新冠疫情专栏

  16.德国疫苗专业机构及疫苗制造商对新冠病毒变异引起疫苗有效性问题的反应

  17.冬季病毒在飞沫中存在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

  18.德国献血者新冠抗体血清学检测(SeBluCo研究)发布中期评估数据

  19.德国疾控机构发布Kupferzell “新冠当地监测”项目研究成果

  20.德国疾控机构发布Straubing “新冠当地监测”项目研究成果

  

德国未来540亿欧元推动可持续技术研发

  11月24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了新的 “可持续发展研究”战略(Forschung für Nachhaltigkeit, FONA),实施在气候保护和多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资助,未来5年在这些领域的资助金额将比过去5年翻一番,达到40亿欧元。对此,该部卡利切克部长表示,“德国必须成为绿色创新的推动者和技术引领者”,“我们将可持续研究放在首位”,措施的出台是为了满足巨大的创新和任务需求,包括2050年的气候中和、交通领域零排放、资源有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以及煤炭区域的转型。  德国联邦教研部过去15年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弗朗恩霍夫系统技术和创新研究所(ISI) 2020年初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教研部在这一方面的资助帮助德国在可持续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国际影响力。具体数字方面, FONA战略 2005年伊始至2018年初,共资助了近10000个项目。在过去的3期FONA,五年间共支出约20亿欧元。  为进一步提高FONA研究的效率,资助将更加流向特定目标,其中包括三个大的战略目标,包含如何限制气候变暖,遏制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资源以及改善每个人的生活。在目标下包含了实施领域与行动方案,其中25个行动方案是主要杠杆,包括具体的实施步骤和阶段目标。战略特别关注了跨学科和系统性方法,同时将实践对象引入到众多项目中,以确保研究的实践导向。(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de/karliczek-deutschland-muss-antreiber-und-technologiefuehrer-fuer-gruene-innovationen-13176.html

  

德政府拟支持蒂森克虏伯在沙特开展国际氢项目

  联邦经济部12月16日消息,该部决定将为蒂森克虏伯在沙特阿拉伯参与的绿氢项目提供资助。此系德国《国家氢战略》出台后第二个由经济刺激计划提供资金的国际氢项目。

  目前正在沙特西北部工商业新城NEOM建设中的氢项目“Element One”计划率先使用20兆瓦的模块进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德国蒂森克虏伯伍德氯工程技术公司(Thyssenkrupp Uhde Chlorine Engineers)负责为其提供电解组件,预计到2025年可在4吉瓦光电和风电的基础上达到日产650吨氢和3000吨氨。除沙特智慧城市倡议NEOM本身之外,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和美国Air Products&Chemicals公司也参与了该项目。

  2020年6月,德联邦政府发布《国家氢战略》,将氢定位为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某些减排难度较大的工业和运输领域。同月,德国执政联盟委员会推出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决定为该战略提供90亿欧元资金,其中20亿用于国际合作。

  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表示,绿氢生产过程复杂且技术上具有挑战性,德国企业在此方面处于领先。蒂森克虏伯被选为NEOM氢创新与发展中心框架下的资深技术合作伙伴,展示了德国的专有技术及其用于工业生产的能力,这也是《国家氢战略》和经济刺激计划的既定目标。通过对蒂森克虏伯的资助,德国将为全球氢市场增长和国际气候保护提供助力,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德国作为工业和出口国家的地位。(李卓亚) 

  参考资料:

  https://www.bmwi.de/Redaktion/DE/Pressemitteilungen/2020/12/20201216-altmaier-uebergibt-foerderbescheid-fuer-internationales-projekt-fuer-gruenen-wasserstoff.html 16.12.2020

  

德国人工智能集群Cyber Valley实力再获增强

  德国图宾根的“赛博谷”(Cyber Valley)是欧洲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集群。12月17日,联邦总理默克尔以视频方式访问该研究集群,这也是默克尔继今年9月9日后第二次访问该地。此次活动中,由默克尔、联邦教研部长卡利切克以及巴符州州长温弗里德·克瑞特许曼、巴符州科研部长特蕾西亚·鲍尔共同推出由联邦、州和私人部门联合发起的“AI Breakthrough Hub(人工智能突破中心)”计划。该计划将为吸引国际顶尖科研人员提供科研资金,为信息专业学生提供实用培训以及提高人工智能方面计算能力,通过这一计划赛博谷的科研实力再次得到增强。

  据克瑞特许曼州长表示,该州已向赛博谷投入1.4亿欧元。赫克托基金会(Hector Foundation)将资助赛博谷最高1亿欧元聘任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默克尔则保证不久为其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扶持。

  从赛博谷“AI Breakthrough Hub"计划到联邦未来一揽子计划中高达50亿欧元人工智能投入,再到德法科研合作以及可能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欧洲项目,可以看到德国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意义,认清在此领域存在差距,并通过更新人工智能战略和加大投入长期支持人工智能能力中心建设,如现代化的计算基础设施、顶尖人才的吸引以及面向未来的AI生态体系。(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sueddeutsche.de/wissen/wissenschaft-tuebingen-tuebinger-cyber-valley-tummelplatz-fuer-noch-mehr-forscher-dpa.urn-newsml-dpa-com-20090101-201217-99-731901

  

德教研部长卡里切克谈新冠疫苗和对氢研究的期望

  12月29日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安雅·卡里切克(Anja Karliczek)接受“奥格斯堡汇报”访谈时提到了新冠疫苗和对氢研究的期望。以下为访谈节选:

  问题:人们为什么应该信任Biontech/Pfizer这样的疫苗?

  卡里切克:我们对Biontech的疫苗进行了非常密集的测试-仅在三期阶段对多达4.4万名参试人员进行了实验。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通常情况下,大约需要5000至10000个实验对象。关于疫苗的安全性,有非常广泛的数据基础。它比许多其他疫苗的数据基础更广泛。在大型实验组别中也包括老年人。以往的临床实验并非总是如此。顺便说一下,这些强化临床实验得到了教研部疫苗计划的支持。Biontech获得了3.75亿欧元-每一分钱都得到了回报。然后,我们在欧洲进行了合规的审批程序。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深入研究了数据-更深入,超过以往紧急批准的惯例。最近几个月始终饯行把安全性放在比追求速度更优先位置的安全承诺。并且审批后,疫苗将继续受到密切监管。例如,要求每位医生报告副作用。这些都是事实。如果有人在散布其他东西,那是虚假信息。

  问题:您是否担心新的一年会出现反疫苗接种运动?

  卡里切克:是否接种疫苗由每个人自主做出决定。该接种是自愿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对疫苗接种发表意见。但是讨论应该基于科学发现。散布虚假消息是一个危险的游戏。这样做会使其他许多人处于危险之中。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必须坚决驳斥有关疫苗接种的虚假主张。从最开始就要坚持这样。我们需要强化有关疫苗接种的科普教育。必须解答公民有关疫苗接种的所有疑问。

  问题:为什么现在这么快(研发出疫苗)?

  卡里切克:首先,这是一项杰出的科学成就。它建立在多年的癌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教研部对此也予以支持。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Sahin先生和Trereci女士在一月份决定使用他们的新技术来开发新冠疫苗。她和她的团队日夜工作。除了促进候选疫苗的广泛临床试验外,我们还使企业有能力在开发过程中同时建立生产设施。疫苗的开发和生产的建立可以同时进行。以前从来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疫苗批准后不久就开始接种疫苗。

  问题:您一直强调,不会强制接种疫苗。这也是联邦政府的方针。但是,人们越来越担心通过“后门”强制接种疫苗-当旅馆从业者行使“房屋所有者规则”并拒绝未接种疫苗的人进入时。

  卡里切克: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详细讨论。萨尔州州长托比亚斯·汉斯(Tobias Hans)就是这么说的。当然,在我们的法律体系中,每个人都可以自主确定,例如,他们愿意与谁签订合同。另一方面,还必须牢记,我们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歧视。我希望伦理委员会再次处理这个问题。顺便说一句,9月,伦理委员会发声反对引入“新冠免疫卡”,如果人们愿意,该卡可以证明感染后是否已经免疫。这些都是类似的问题。

  问题:伦理委员会怎么说?

  卡里切克:最重要的是,伦理委员会指出,我们目前对感染后的免疫力了解甚少。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力同样如此。尚未最终阐明疫苗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方式-是否可以预防疾病,甚至不能确定接种者是否会继续传播病毒。这里必须有答案。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转向伦理问题。

  问题:在2021年全球气候保护必须向前发展。氢是工业企业、运输业和驾车者的新“奇迹物质”,因为它有助于保护气候。对这种神奇物质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

  卡里切克: 大流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应对气候变化肯定会给下一代带来更大的挑战。欧盟刚刚发布了更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到2030年,与1990年相比,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减少55%。这是一个雄心勃勃但必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必须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工业部门(即化学和钢铁部门)中取得快速进步。绿色氢,即在电解和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帮助下产生的氢,在这里是一项关键技术。它使我们能够以气候友好的方式建立生产流程。现在,突破绿色氢气作为二氧化碳转化器和未来能源载体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什么?如今,用于生产绿色氢的可再生能源比十年前便宜得多且更具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对气候友好的能源系统-这几乎遍及全球。

  问题:所以,我们德国这次不是另辟蹊径?

  卡里切克:一点也不。当前,许多国家都在朝着氢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绿色氢的潜力在世界各地都得到认可。氢战略已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各国正在调整自己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加紧努力-我在这里想到的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非洲和中东国家。出于经济原因,德国和欧洲也必须保持清醒状态,并加强其参与。我对德国的步伐并不完全满意。我们必须更加团结。我想和我们的 “绿色氢能”创新专员斯特凡·考夫曼一起,在2021年进一步推动绿色氢能经济的创新。2021年对于教研部将是绿氢的一年。因此,我已经可以向您宣布,作为教研部,我们将启动一项规模达数亿欧元的大型创新计划。

  问题:它的生产仍然过于昂贵,因此没有机会与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介质(竞争)。为了在市场上有机会,我们必须在德国资助推广氢多长时间?

  卡里切克:正如我所说: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有竞争力,价格越来越便宜。但是联邦政府,尤其是教研部正在进一步助力。除资金措施外,用于生产绿色氢的电力将免征EEG税。我们也在看国外的做法。绿氢是一种清洁能源,我们也可以从风力大、阳光比这里强烈的地区廉价地进口。一家美国投资银行还预估,风能产生的绿色氢最早将在2023年获得与化石能源产生的氢相同的价格。

  问题:氢是从经济刺激计划中获得数十亿欧元的领域。人工智能是另一领域。此外,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期待您的部门发生财务大增长吗?

  卡里切克:我们将利用本届选举剩余的几个月来推动未来的关键创新。到夏天,我的部门将有很长的最后冲刺。几个关键词:我们将启动一项新的资助计划,以开发将革命性改变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在卫生领域,我将在今年年初提出一项针对新冠药物开发的资助计划,该计划将再次加强研究。我们还希望促进大学的数字化。我们将尝试开辟教育的新篇章,以便可以在所有领域和整个教育链中建立现代学习体系。(陈南)

  参考资料:

  Karliczek: "Entscheidung, sich impfen zu lassen, bleibt persönlich".29.12.2020, https://www.bmbf.de/de/karliczek-entscheidung-sich-impfen-zu-lassen-bleibt-jedem-persoenlich-ueberlassen-13467.html  

  

新冠疫情后德国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投入

   一、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和人工智能新机遇

   新冠大流行给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利用人工智能潜力寻求解决之道。人工智能可以在应对流行病方面提供支持,例如在大流行预测、监测和建模流行病的过程或不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研究(包括疫苗开发)方面提供支持。由于疫情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有所增加,例如,由于在线购物的使用增加,经济部门对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的需求增加,以及由人工智能支持的应对虚假信息和分散化进行的网络钓鱼攻击。

   二、更新战略出台背景

   12月初,德国内阁批准了更新的《人工智能战略》。自2018年11月发布该战略以来,2020年为预定的战略评估时间点,联邦政府根据未来新的发展和需求做出修订。德国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在德国、欧洲和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生产力增长潜力的关键技术。

   为了增强德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能力并为后疫情时代的竞争奠定基础,联邦政府再次加大了对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技术的投入:到2025年,联邦政府通过经济刺激和未来一揽子计划对AI的资助将从3亿欧元增加到50亿欧元。这些资金将重点用于现代化的计算基础设施和通过新的超级计算机提高计算能力,促进从以前无法访问的数据池中的数据提供,从长远来看加强AI能力中心并将其与应用枢纽的区域经济联系起来,并建立具有国际吸引力的AI生态系统,为欧洲AI网络和 “AI欧洲制造”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联邦教研部(BMBF)部长卡里切克希望使德国成为欧洲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创新驱动力,并确保欧盟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在未来树立全世界的标准。“重要的是,要在AI等未来领域中提高欧洲的技术主权。”为此,德国现在正在全线推进:在AI能力中心促进前沿研究,并在健康研究或可持续发展等关键应用领域加强AI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利用AI研究的结果;通过各种计划支持新的AI教授和年轻科学家职位,促进德国成为最有吸引力的AI研究中心,吸引全世界最优秀人才。联邦劳动部(BMAS)推动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使用AI技术,加强安全性和信任度。联邦经济部(BMWi)将采取措施改善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移,并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企业中的广泛使用。

   更新版战略列举了正在进行的措施,并显示了哪些新计划尚待解决。这些更新集中在研究、专家和专业知识、技术转移和应用、监管框架和社会领域。就内容而言,可持续性、环境和气候保护、抗击打流行病以及国际和欧洲研究网络等领域将成为新举措的重点。更新版战略提炼了来自商业、科学、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专家举行的七个专家论坛的研究成果。专家论坛的主要主题是:研究、技术转让、工业4.0、交通、医疗保健、环境和气候保护及在工作和社会中以人为中心使用AI的监管框架。

   三、更新版战略措施概要

   德国出台更新版战略的目的是促进本国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场所并加强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战略总的指导原则是创新的欧洲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提高欧洲研究和行业的竞争力,为公民的利益并基于欧洲共同的规则和价值观促进人工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多样化应用。在国际比较中,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应显著提高德国和欧洲作为研究和商业地点的吸引力。德国和欧洲有潜力建立全球最大的机器、运营和交通数据空间。此外,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将基于安全的主权数据基础架构,从而确保竞争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发展和扩展德国和欧洲的AI生态系统,以拓展AI的应用范围,同时提升计划和结构的知名度。负责任且以公众福利为导向的AI系统开发和应用应成为 “人工智能欧洲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商标。

  •在德国培训、招聘和保有更多的AI专家;

  •建立高性能且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研究结构,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水平上提供最现代化的AI和计算机基础架构;

  •基于出色的研究和转移结构建立具有国际吸引力的AI生态系统,以加快研究成果在运营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聚焦在中型企业中的应用,并激发创业动力;

  •通过在适当的监管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展高质量的基础架构,以创建安全可靠的AI系统,来加强德国和欧洲以创新和以人为本的AI应用的框架条件;和

  •支持民间社会建立网络,并将其纳入,支持以公众福利为导向的AI研究和应用。

   在国际合作领域,德国新战略强调在与第三国合作时,应确保服务于德国和欧洲利益以及包括人权和安全利益在内的欧洲共同价值观得到保障。德国将重点加强与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合作。尤其是将继续以法德AI联合研究与创新网络的形式,促进德国AI能力中心和法国AI研究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并始终关注欧洲内部的可扩展性。其目标是根据欧洲委员会的AI战略建立一个遍及欧洲的AI网络,该网络将实现去中心化的AI应用技术转移,并促进科学、商业和社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联邦政府将继续促进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化,并努力建立一个全球领先的 “人工智能欧洲制造”品牌的欧洲AI网络。欧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AI智库。联邦政府追求的目标是加强欧洲网络并全面动员欧洲专业知识,以使欧盟能够成为世界领先的起搏器和先锋,尤其是中长期实施和建立清晰的“道德护栏”规则方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陈南)

  参考资料:

  Strategie Künstliche Intelligenz der Bundesregierung Fortschreibung 2020

  

德国编制地球已知植物物种最大目录清单

  11月26日消息,德国莱比锡大学(UL)和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iDiv)的研究人员通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编制出世界上已知植物物种最全面的清单。清单中包括了1.315.562种维管植物(Gefaesspflanzen),将公认的植物物种和亚种数量增加了70000个(占比约20%),此外科研人员还澄清了181.000个不明物种。莱比锡维管植物目录((LCVP)最终包含351.180个维管植物类别和6.160个自然杂交种类,含13.460个属(Gattung)、564个科(Familien)和84个目(Ordnung)。

  相关数据记录发表在了专业杂志《科学数据 (Scientific Data)》上,该项研究成果将帮助莱比锡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植物研究中心:由于莱比锡维管植物目录(LCVP)极大更新和扩展了现有植物命名知识,将能够替代现有最重要的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植物园植物目录(The Plant List,TPL)。(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idiv.de/de/news/news_single_view/1869.html

  

德国新药研发项目首次入选CARB-X计划

  CARB-X计划(“助力战胜耐药细菌计划”)是一项全球最大的支持创新早期产品的非盈利合作计划,研发重点是最危险的耐药性细菌。12月1日,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卡利切克宣布德国有三个新药项目首次获得该计划资助,其抗生素研究获得的资助金额达2500万美元,核计超过2100万欧元。卡部长将项目入选CARB-X视为德国科研和企业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做出的贡献。自2019年初,德国已经向CARB-X这一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资助约4000万欧元。

   此次获得资助的三个项目分别来自德国药物开发公司Evotec SE(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用于并发尿路感染或医院感染肺炎),德国萨尔州亥姆霍兹药物研究所(囊性纤维化病患感染绿脓杆菌的疗法)以及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联合Lead Discovery Center 医疗技术转化公司(一种治疗葡萄糖球菌引发严重肺炎的药物)。(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de/karliczek-deutsche-forscher-schaffen-sprung-in-die-internationale-foerderung-der-13255.html

  

德国研究联合会以BioNTech疫苗为例宣介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

   作为德国高校领域最大的基础研究资助机构——德国研究联合会(DFG),12月13日介绍了目前最具希望的新冠疫苗之一BNT162b2及其公司BioNTech的“前世”。

  早在2006-2008年间,mRNA疫苗平台作为特殊研究领域(SFB)的子项目,得到DFG资助,该特殊领域即在美因茨大学开展的癌症研究。该子项目负责人为后来BioNTech公司创始人及目前的CEO—沙欣博士,公司的医学总监Oezlem Tuereci和沙欣夫人同为该项目的重要研究成员。前SFB项目的发言人,免疫学家和肿瘤学家Christoph Huber博士后来也成为BioNTech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目前为公司监事会成员。沙欣博士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认为DFG的资助对研究mRNA疫苗平台的基本科学问题贡献重大,认为“这项早期工作奠定了我们开发疫苗的基础”。该SFB项目在1997-2008年间共获得1900万欧元的资助,沙欣参与了项目的两大领域(肿瘤的防御机制及其治疗影响),每个领域包含十数个子项目。沙欣最初在2000年作为一个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加入该SFB项目,2006年沙欣的子项目在SFB最后一个研究期设立,并帮助沙欣从编外教师(Privatdozent,PD)成为实验肿瘤学教授。该子项目在2008年SFB结束时共获得超过30万欧元资助。子项目的全称为“基于mRNA的疫苗研发,用于诱导T细胞和B细胞免疫反应整合从而对抗分子定义的肿瘤抗原”。

   DFG同时提到,在mRNA疫苗方面,1997-2004年间也曾资助另外一个特殊研究领域“造血系统干细胞和抗原识别——从干细胞到免疫疗法”。目前德国另一新冠疫苗公司CureVac的联合创始人Ingmar Hoerr博士通过其中一个子项目获得博士学位。

   回到沙欣博士,其从SFB发端的子项目,后来获得联邦教研部的多项资助,并在美因茨大学共同建立了受到DFG资助的肿瘤学转化中心TRON。该项目一直延续到2008年创立BioNTech公司,并帮助开发现在的新冠疫苗。

   DFG主席贝克尔介绍,知识导向的研究原则是DFG的特色,历史已有百年(从1920年代DFG的前身——德国维护和促进科研协会“Notgemeinschaft der Deutschen Wissenschaft” 算起),被证明是成功的。作为德国最大的研究机构,DFG当下正资助包含所有领域的超过31000个研究项目。每年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注资达到约33亿欧元。DFG资助范围包括个别资助和大型联合研究,目前就有超过270个特殊研究领域项目,帮助开展长期研究项目和加强高校的重点、体系性领域。在新冠疫情方面,DFG除在3月底开展抗疫科研项目招标外,6月还成立了大流行跨领域科研委员会(18名专家)来加强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dfg.de/servic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20/pressemitteilung_nr_52/index.html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评选2021年莱布尼茨奖

   12月10日,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德国科学基金会)评选出2021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共10名获奖者(4名女科学家和6名男性科学家)。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和工程科学领域,每个领域各2人;生命科学领域共4人。每个获奖者将获得250万欧元的研究奖金,用于最长7年的自由研究,没有条件桎梏。具体奖项将在3月15日虚拟颁发。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1、Asifa Akhtar博士(表观遗传学Epigenetik,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 2、Elisabeth André教授(信息学Informatik,奥格斯堡大学) 3、Giuseppe Caire教授(理论通讯技术 Theoretische Nachrichtentechnik,柏林工大) 4、Nico Eisenhauer教授( 生物多样性研究Biodiversit?tsforschung,莱比锡大学) 5、Veronika Eyring教授(地球系统建模Erdsystemmodellierung,德国宇航中心) 6、Katerina Harvati-Papatheodorou教授(古人类学Pal?oanthropologie,图宾根大学) 7、Steffen Mau教授(社会学Soziologie,洪堡大学) 8、Rolf Müller教授(医药生物学Pharmazeutische Biologie,亥姆霍兹药物研究所) 9、Jürgen Ruland教授(免疫学Immunologie,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伊萨尔河右岸医院 ) 10、 Volker Springel教授(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k,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

   莱布尼茨奖自1986年开始,每年评选最多10个奖项,每个奖项可获得250万欧元的研发资金。截至目前已近颁发了388个奖项,其中自然科学领域123项,生命科学领域111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91项,工程科学领域61项。由于存在特殊情况,获奖人数超过奖项数量,目前已有415人获得莱布尼茨奖,其中女性科学家62名,男性科学家353名。在获得德国这一最为重要的研究奖项后,曾有7名获奖者随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dfg.de/gefoerderte_projekte/wissenschaftliche_preise/leibniz-preis/2021/index.jsp https://www.dfg.de/service/presse/berichte/2020/201209_terminhinweis_gwl/index.html

  

德国智库关注创新中国建设

  德国智库—欧洲经济研究院(ZEW)关注中国编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特别是规划内容强调的,创新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十四五规划设定了到203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翻一番,该智库认为中国对实现这一经济政策目标发出了多个信号:一方面继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在国家领导下实现经济和技术的独立。近日,ZEW研究员对中国现行经济政策措施如何影响国家的创新效率发表简短报告,现就主要观点编译如下: 

  报告观点来源该院Philipp Boeing课题组围绕中国创新活动发布的系列研究成果。Philipp Boeing研究员认为,总体来说,中国的创新和经济成效并不如人们经常感受的那么全面;距离成为高收入国家,目前仍有很长的路。外在反映包括: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速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目前相当于美国水准的三分之一。在制造业领域,虽然现有企业最大程度提高了行业效率,但由于资源分配不当(Fehlallokation)和市场进出机制的限制,生产率增长的总体趋势在下降。

  中国创新政策间或有成效(mitunter effektiv),但很少有效率(selten effizient)

  创新活动的增加会使中国经济更高效:中国目前占全球研发支出的四分之一,专利申请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均处于领先地位。但这种增加没能阻止中国生产增长率的下降,只是缓解了下降的趋势。问题在于,这种发展能否在未来得到延续。目前对现有思想和技术的吸收缩减的不仅仅是中国与世界科技前沿的距离,还包括以追赶为导向研发的未来收益:目前中国获取国外尖端技术的政治障碍正在增加。此外,以建立经济和技术独立性为导向的政策会带来不良后果。原因在于,国家扶持的往往是关键和有影响力的项目,安全政策的权重大于对经济方面的考量。另外,国家可能在未来技术的选择上犯错误,从经济学角度,这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aetskosten)。  

  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作为中国创新的机遇。迄今的科学证据表明,中国经济的成功恰恰不是基于国家过多的干预。中国的补贴并没有解决创新体系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反而减少了相关创新体系的私人投入,也没有促成生产率的长期增长。同时,中国支持专利的措施带来的是低质量专利申请不成比例的增长。因此Boeing研究员总结认为:中国创新政策间或有成效,但很少有效率。如果中国不能在产出和生产率方面创新,则到2050年占据世界科技领先地位和高收入水平的目标难以实现。Boeing提倡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这有益于中国经济,也有益与其他国家和外国企业,并保障公平竞争。从政策角度,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将在细节上传递中国未来的方向。(周顺杰)

  参考资料:

  1、原始英文报告:https://www.zew.de/fileadmin/FTP/ZEWKurzexpertisen/EN/ZEW_Shortreport2015.pdf 

  2、中、美、欧、德在研发支出和专利申请的趋势比较 

  3、新闻稿地址:https://www.zew.de/presse/pressearchiv/chinas-innovationsleistung-ist-weniger-umfassend-als-haeufig-angenommen

  

首届“中德数字化转型论坛”顺利举办

  12月10日,围绕新冠疫情,首届“中德数字化转型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举办。来自中德两国政治、科技和经济界人士就当前疫情下“预防新冠疫情继续扩散”、“疫苗及数字抗疫产品”和“疫情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议题等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此次高级别论坛是在德国第二波疫情的困难时刻,以及中德社会生产发展面临创新挑战情况下举办的,得到中德双方重视。中国主办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德国主办方为德国中国之桥协会。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博士和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德国中国之桥协会主席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博士分别出席两国主会场并致词。

  中方出席论坛并做发言的还有原中国驻德国大使、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主席史明德、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教授、德中人工智能协会主席肖涵博士、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教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院士、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等人。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尹军公参、孙国旺一秘在柏林线上参会。

  德方出席论坛并讲演的还有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教授、德国联邦议院议员、抗疫专家卡尔·劳特巴赫教授、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茨舍教授、SAP德国公司高管朱利安·普雷图等。

  最后,双方代表期待继续以论坛形式就数字化转型开展交流合作。(孙国旺)

  

德国发布2020年数字化指数(Digitalisierungsindex 2020 

   近日,由德国联邦经济部委托开展的德国“2020年数字化指数”研究结果已经公布。该数字化指数通过37个具体指标衡量德国经济的数字化状况,此后将每年更新一次。与以往经济数字化监测报告不同,首次2020年度“数字化指数”(从属联邦经济部“德国经济数字化发展和测度”框架计划研究内)进行观察测评,以100为基准分值,同时区分企业内外部环境。因为没有往年比较,无法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而是分类型、区域横向比较。其对象评测架构分为4个层级:

  研究显示,根据行业、公司规模、不同联邦州和区域类型,德国经济数字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处于数字化领先的行业为“信息通信”,评价指数达到了273.0点,超过行业评价指数的均值100点,远超其他行业。处于落后的行业包括“其他制造业”(55.6点),“旅游业”(64.4点) ,“其他加工业”(66.7点)。具体如下图:    

  从公司规模来看,大型公司(员工数超250人)的数字化数值是所有类型公司平均值的近两倍。

  将德国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联邦集群,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和巴符州)水平最高,是四个联邦州集群平均值的110%。

  在区域类型中,不出意外,以柏林、慕尼黑或者科隆为代表的大都市区实现了现有数字化最高水平,农村区域在水平线以下。(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de.digital/DIGITAL/Navigation/DE/Lagebild/Digitalisierungsindex/digitalisierungsindex.html

  

2020年度 “自然指数-德国”排名结果

     “自然指数”是《自然》科学期刊下属机构的年度研究结果,是以生命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国际知名的82家专业杂志上发表的刊物作为数据基础,评估全球具体研究机构、专业领域、城市等研究实力并进行排名。在全球自然指数国家排名中,德国以9131的文章数量和4685.12的文章份额(share)排名第三,位于美国、中国之后。按专业领域划分:“生命科学”为3075篇,文章份额1421.51;“地球和环境科学”为1006篇,文章份额425.71;“物理科学”为3290篇,文章份额1549.58,“化学”为2947篇,份额为1836.29。

  在今年的评估中,德国TU9(德国9所理工大学联盟)作为联盟,以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2502篇文章的数量,首次在德国排名第二。此外马普学会以2707的文章数量德国排名第一,亥姆霍兹联合会排名第三(2367篇)。此外,“自然指数-德国”还分四个专业领域进行排名,在物理科学、化学两个领域,TU9大学联盟共同位居德国第一,在地球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TU9均位居第三。(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index.com/country-outputs/germany/Life%20Sciences https://jimdo-storage.global.ssl.fastly.net/file/cae720c1-9475-474e-8603-eb96e11395bd/TU9-PM_Nature_Germany_Index_DE_20-12-07.pdf [1] 此次数据采集期为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 [2]份额(Share),以前在自然指数中称为Fractional Count(FC),是衡量一个机构对该指数跟踪的82种期刊文章贡献的指标。

  

新冠疫情促进德国科研领域创业倾向

   德国中小企业研究所(IfM)为调查科研人员创业动机和倾向,曾于2013、2016年两次开展问卷调查。此次新冠疫情期间,IfM针对德国73所高校开展了第三次调查,共有559人参与调查。此次调研涉及疫情对创业倾向、开展创业活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成为科研人员的创业推动力。有意创业的研究人员中有三分之一(35%)认为新冠疫情到来了新商机,但也有约三分之一(34.%)的被访问者,其创业意愿来自新冠疫情影响下现有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对创业热情的负面影响甚微,仅有极少数人因疫情推迟创业计划(11.7%)。影响创业的负面因子仍然是无法协调创业项目与现有专业工作,缺乏(创业)知识和资源、时间压力以及创业风险等传统因素。新冠危机对创业商业活动的影响很少,仅有5.9%的人认为新冠危机对商业活动带来不确定性。(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ifm-bonn.org/fileadmin/data/redaktion/ueber_uns/pressemitteilungen/PM_1-12-2020_Corona_Gruendungen_Wissenschaftler.pdf  https://www.ifm-bonn.org/fileadmin/data/redaktion/publikationen/chartbooks/Chartbook_Gruendungserfolg_Hochschule_171120.pdf

  

德国移民报告中科研人员往来情况

  2020年12月初,德国联邦政府移民局(BAMF)发布了2019年移民报告,报告中的数据也显示了德国高层次科研人员流动情况,包括前来德国进行科研人员以及德国前往他国的研究人员,主要情况绍摘录如下:

  一、在德国大学的外国科研人员情况

  2019年德国高校就职的包括艺术类的外国科研人员有51572人,较上年(2018年)的数字49154增加5.4%(见下图),占德国大学科研人数12.7%。这些在德国高校就职人员中全职教授有3472名,2018年全职教授为3415名。从专业领域来看,在德国高校数学与自然科学专业就职的外国科研人员最多,2019年数学和自然科学外国科研人员就职人数分别为11021人和10075人,其次是人类医学/健康科学,为9864人。

  2018年在德进行客座访学的外国学者人数为32671人,较2017年(33056)减少了2%,与2014年数字(32791)几乎持平。从来源国看,2018年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最多,超过两千(2080),其后是印度(1961)、俄罗斯(1957)、意大利(1799)和美国(1606),其后的国家分别是波兰、伊朗、西班牙、巴西、法国等,这些来源国都没有超过一千(见下图)。

  客座访问学者从停留时间看,约25%不超过一个月,超过一年的只占6%。由德国学术交流协会(DAAD)资助的学者大多为短期停留,其47.9%的DAAD学者在德国逗留不到不到一个月,52.1%的人在德国逗留不到1年的时间;由冯·洪堡基金会资助的科研人员有45.9%在德逗留时间为一年以内,长期停留即超过一年在德国逗留的为54.1%。

  二、德国科研人员赴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和教学人员情况

  2018年在其他国家做访问学者进行短期研究和教学的德国科研人员约有14742人,与2017年(14744)几乎持平。德国客座科研人员较偏爱的去处是欧洲国家和美洲(美/加),分别占37.4%和19.5%;而美国是最受欢迎的国家,仅此一个国家就占到总数的16.5%,其他重要的目的国是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中国(见下图)。

  2018年,德国前往国外研究的人员中,在国外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占95.4%,其中75.7%的研究人员在国外都时间不超过1个月,只有不到1.0%的人在国外呆过3年以上(见下图)。

  从专业领域看,德国访问学者最多的是人文科学类,占28.2%, 其后是自然科学占27.2%, 法律、经济和社会占23.2%, 工程类占13.8%(见下图)。

(施显松)

  参考资料:

  https://www.bamf.de/SharedDocs/Anlagen/DE/Forschung/Migrationsberichte/migrationsbericht-2019.html

  

德国疫苗专业机构及疫苗制造商对新冠病毒变异引起疫苗有效性问题的反应

   目前在英国首先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引起全球恐慌,除了其传染性以外,集中关注的是病毒变体对已经上市以及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有效性影响问题,德国专业机构以及疫苗生产商都对此作出了反应,现将其观点摘录如下:

  德国药物及疫苗审批机构保罗·埃里希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PEI)12月23日上午通过发言人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在英国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会引起疫苗有效性降低,理由是产生免疫保护刺突蛋白((Spike-Protein)的识别触点(Erkennungsstelle)几乎没有受到病毒突变影响,发言人强调,免疫应答针对S-蛋白(S-Protein)多个(识别)区域。目前备受关注的变异病毒主要是在原来病毒S-蛋白表面发生了代号为”N501Y”的突变,病毒表面突刺结构得以让病毒更容易附着在人体细胞而后侵入人体,突变可能使病毒更具传染性。保罗·埃利希研究所将对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是否也能中和新的病毒相关进行测试,相应的测试需要两到三个星期的时间。

  德国病毒学家德罗斯滕12月22日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变种会减少疫苗保护效果,在英国出现的这种变异病毒“B.1.1.7 ”基因组中约有 20 个突变特征,其中代号为“N501Y”的突变使这种病毒变体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并引起感染,然而尚不清楚该基因组的20个突变特征中哪一种会给该病毒变体带来决定性的优势。

  德国美因茨生物制药公司Biontech总裁Uğur Şahin12月22日说,从纯粹技术角度可以在六周内生产出针对这种突变病毒的疫苗制剂,但是已经推出的疫苗足以对抗新冠变种的可能性极大。Biontech医学总监兼Biontech联合创始人ÖzlemTüreci解释说,基于mRNA的疫苗开发平台,针对新的病毒变异可以灵活进行“定制性”调整,问题是疫苗审批机构是否认为这种调整有无必要,因为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面存在一个接受度问题,这涉及到新的审批程序,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德国另外一家疫苗生产商Curevac表示,疫苗会对这种新冠病毒出现变异会起作用,在新冠变异体中,病毒基因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成分连1%都不到,现有的疫苗应该不会受到影响,尽管如此,Curevac公司表示其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进行相应的实验,以确保设计的疫苗具备安全性。(施显松)

  参考资料:

  https://www.spiegel.de/wissenschaft/corona-news-am-mittwoch-die-wichtigsten-entwicklungen-zu-sars-cov-2-und-covid-19-a-0890cb49-6b1b-44d7-b18c-985e7318d6fd

  https://www.bild.de/ratgeber/2020/ratgeber/neue-coronavirus-variante-mutation-hat-23-genetische-veraenderungen-74582108.bild.html

  

冬季,病毒在飞沫中存在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

  大流行的当前发展显示冬季感染的风险要大于夏季,一方面,在寒冷季节,人们在封闭房间里呆的机会要比夏天多,另一方面,在冬天,太阳紫外线的消毒作用明显减弱。荷兰特温特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复杂流体动力学中心的Detlef Lohse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在计算机上模拟了打喷嚏或咳嗽时如何气溶胶的情景,决定性因素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通过计算机模拟表明,载有病毒的飞沫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在空气中存活更长的时间,然后飞得更远。

  Detlef Lohse说:“即使没有任何物理计算,普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常识:在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呼吸的产生的气团保留在空气中很久,如果空气中的水分饱和,则呼出或咳出的水分自然会凝结成小水滴即气溶胶。相比在温暖、干燥的空气中,气溶胶在寒冷潮湿的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根据Lohse研究团多的结论,小水滴在冬天必在夏天的停留时间比长100倍。这自然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气溶胶质量越大,吸入的病毒就越大。 Lohse解释说,直径在20到30微米之间(即百万分之一米)的气溶胶液滴是最危险的。如果小液滴较大,则它们会相对较快地沉入地面,这样便无法再被人呼吸进去,相对较小的小液滴有很大的蒸发机会,它们可能与较大的液滴合并而消失。 在3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气溶胶的数量减少了一半,达到了临界尺寸。在相同的时间段内,10摄氏度环境模拟情况下飞沫液滴数量根本不会减少,而在20摄氏度情况下模拟,飞沫滴液数量消退的效果明显比比10摄氏度时强。进一步的模型计算表明,当空气湿度足够高时,最初产生的小液滴在开始收缩之前会变大,这与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一样,这个发现对于研究感染过程特别重要,即与寒冷和干燥的天气相比,在寒冷、潮湿的天气中,气溶胶最终可以到达的距离更大,可能的感染半径更大。因此,与夏天相比,在冬天保持距离更重要。

  Lohse教授在他们出版的研究论文中还指出,当人连续讲话时,呼出的温暖气体连续混合到冷的周围环境空气中,在嘴巴前形成水蒸气饱和区区域,所形成的气溶胶会长时间保持稳定,感染风险会不断增加。但是,从物理学家的计算中,无法推断出个体飞沫包含多少种病毒,一个人必须摄入多少才能真正被感染。这需要生物学家和病毒学家的专业知识。重要的是,Lohse领衔的研究人员得出了什么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冠状病毒在冬天比夏天更危险的结论及其原因。(施显松)

  参考资料:

  https://www.welt.de/wissenschaft/plus220967990/Aerosole-Im-Winter-fliegen-Viren-per-Troepfchen-weiter.html

  

德国献血者新冠抗体血清学检测(SeBluCo研究)发布中期评估数据

  德国疾控机构RKI网站报道,德国SeBluCo研究是迄今为止德国规模最大的SARS-CoV-2血清学研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该类国际研究之一。该项研究由联邦卫生部资助,近日该研究发布了截至2020年11月5日的中期数据。

  该研究记录已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口比例,对于评估德国的大流行局势和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非常重要。在SeBluCo研究中,自4月以来,RKI与13个献血服务机构和两家病毒学研究所合作,每14天在德国28个地区检查大约5000个来自献血者的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抗体。

  该研究使用IgG ELISA检查是否存在针对SARS-CoV-2的抗体(血清阳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测试和评估了计划研究范围的约80%样本。利用截至2020年11月5日的数据,对近5万个样本进行了中期评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在献血的成年人中,具有SARS-CoV-2特异性抗体的人的比例仍然很低,仅为1.35%。该值已考虑了检测性能的因素进行调整,未调整感染率(粗患病率)为1.78%。

  二、到目前为止,用ELISA方法初步检测为阳性的样品中有87%可以进一步验证出中和抗体结果(759/873)。其中,约35%(263/759)也具有可检测到的中和抗体。

  三、性别分布上,男性的血清阳性率显着高于女性(分别为1.66%和0.96%)。

  四、血清反应阳性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在评估大约80%的预期研究数据后,SeBluCo参与者的三个最年轻年龄组(18-29岁)显示出最高的(调整后)感染率。

  五、巴伐利亚东南地区和弗莱堡地区的血清反应阳性比例最高。

  六、大流行在德国下一步发展趋势。由于在所检查的样品中有新冠抗体的患病率较低,因此可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仍然容易感染。因此,即使在当前感染数量增加的背景下,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未来可能被感染。到目前为止,已经检查了48976个样本,大约是研究计划范围的80%。现在可以对受检人群的感染情况在时间和区域上进行初步估计。

  在目前的资助期(直到11月中旬),将在全德国范围内的捐助者组中每14天重复进行一次测试,并对其进行持续评估。考虑到感染数量的增加,将研究持续到2021年4月结束很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连续测量抗体的患病率才能估计健康成年人口的感染程度。

  调查方法:献血者是18岁至72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随机选择剩余的献血样本并匿名检查。记录捐赠者的出生年份、性别和居住地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用加权程序来调整年龄组中不同年龄组的参与,并且可以做出有关一般人群的评估。(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Projekte_RKI/SeBluCo_Zwischenbericht.html

  

德国疾控机构发布Kupferzell “新冠当地监测”项目研究成果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网站11月27日发布了“新冠当地监测”项目在Kupferzell地区的抗体研究成果。该项目从2020年5月20日至6月9日,从当地登记人口中抽取代表性随机样本,邀请2203名成年居民志愿参加该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回应率为63%。

  在研究过程中,当地没有发现新冠急性感染病例(PCR核酸检测)。

  血清阳性结果(针对SARS-CoV-2病毒的IgG抗体):在当地成年居民中确定了IgG抗体的血清阳性率为12%(已校正检测的灵敏度(88.3%)和特异性(99.2%))。。

  无症状病例情况: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有24%没有典型症状,有76%的患者至少有以下症状之一(发烧在38°C以上、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肺炎、流鼻涕、咳嗽、呼吸疼痛、喉咙痛、气味/味觉障碍)。

  未报告病例数情况:该研究发现的感染病例是研究前已知确诊病例数的6倍。

  确诊感染后现存抗体情况:此前通过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诊的成年患者中,目前未检测到抗体的占28%;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免疫力。(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rki.de/DE/Content/Gesundheitsmonitoring/Studien/cml-studie/Factsheet_Kupferzell.html

  

德国疾控机构发布Straubing “新冠当地监测”项目研究成果

  大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网站发布了“新冠当地监测”项目在Straubing地区的抗体研究成果。该项目从2020年9月8日至26日,从当地登记人口中抽取代表性随机样本,邀请2361名成年居民志愿参加该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回应率为30%。

  在研究过程中,当地发现1例新冠急性感染病例(PCR核酸检测)。

  血清阳性结果(针对SARS-CoV-2病毒的IgG抗体):在当地成年居民中确定了IgG抗体的血清阳性率为1.7%(已校正检测的灵敏度(88.3%)和特异性(99.4%))。

  无症状病例情况: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有33%没有典型症状,有67%的患者至少有以下症状之一(发烧在38°C以上、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肺炎、流鼻涕、咳嗽、呼吸疼痛、喉咙痛、气味/味觉障碍)。

  未报告病例数情况:该研究发现的感染病例是研究前已知确诊病例数的1.6倍(已修正新冠死亡病例)。

  确诊感染后现存抗体情况:此前通过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诊的成年患者中,目前未检测到中和抗体的占53%(未校正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免疫力。(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rki.de/DE/Content/Gesundheitsmonitoring/Studien/cml-studie/Factsheet_Straubing.html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