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35期
2020-10-21 22:21

驻德国使馆科技处 2020年第10期

本期主要内容

  科技创新战略、计划和举措

  1.2021年德国联邦预算草案出炉

  2.德国加强政府数字服务提升国家层面数字化行动能力

  3.德国联邦教研部启动“研究数据行动计划”

  4.联邦教研部开展公民活动鼓励创新氛围

  5.研究自由波恩声明

  研发前沿

  6.NutriSafe: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食品生产和物流的安全

  7.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开发用于数字转型的校准测量系统

  8.德教研部前瞻研究报告揭示未来发展前景

  行业和社会动态

  9.德国气候变化观察组织对中国宣布将改善自己的气候目标表示欢迎

  10.绿党批评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执行不力

  新冠疫情专栏

  11.联邦经济能源部资助德国二代疫苗研发

  12.新冠疫苗获批过程中的速度与安全性问题

  

2021年德国联邦预算草案出炉

  2021年德国联邦预算草案出炉——4134亿欧元, 比2020年减少近19%,比先前预计的增加430亿欧元,此外也公布了到2024年的财政方案。以应对新冠影响为主要原因的投资计划,2021年预计为552亿欧元,以后每年为480亿欧元,直至2024年。

  在重要未来相关领域方面,包括了扩大经济和教育体系中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手段是推动量子技术和未来的通信技术如5G和6G。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预算为202亿欧元。

  (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aktuelles/kabinett-bundeshaushalt-2021-1790220

  

德国加强政府数字服务提升国家层面数字化行动能力

  德国拟成立国有公司加强政府数字服务。特别是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有时会迫切需要使用用户友好的数字解决方案,其中特别是通过开发诸如新冠警告应用程序之类的应用程序。该部门将基于德国联邦政府各部和下级主管部门开发面向需求的软件产品,如APP。政府数字服务来自Tech4Germany和Work4Germany资助计划,其主管部门负责人是德国总理府部长Helge Braun。新成立的公司将作为这些计划的子领域继续推进。

  DigitalService4Germany将作为德国联邦所有的有限责任公司(GmbH),向其提供收费的软件开发服务,如APP开发。不同于一般市面上的软件供应商,该公司将更多的关注民众所需,并联合主管部门进行软件开发。“在新的公司中,我们不仅是要购买软件,而且还要在政府部门中进行数字化能力建设和知识转移,因为成立企业与政府部门一起开发软件产品”,德国总理府部长Helge Braun指出。DigitalService4Germany作为德国联邦政府的内部公司,其数字服务可在不提前招标的情况下,自行快速开始原型开发,直至完成应用程序。

  该公司将以“正常”市场化运营公司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其可以与市场上其他公司公开竞争订单及招募工作人员。无疑,这将提升德国国家层面的数字化行动的能力。最初,该公司将获得德国联邦政府高达数百万欧元的启动资金。按照计划,该公司最迟在运营4年后通过其软件产品的收入来实现收支平衡。

  其他国家已经有数字服务部门。例如,英国的政府数字服务(GDS)拥有800名员工。其他许多国家也已经有类似的部门,它们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联邦政府的数字理事会已敦促德国效仿这一榜样。目前,德国联邦政府为该项目投入的具体金额仍在商议中。但是,该公司成立之后,将立即开始人员招募。预计最早将在今年秋季开始。(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aktuelles/faq-digitalservice4germany-1788778

  https://www.tagesspiegel.de/wirtschaft/digitalservice4germany-entwickeln-fuer-den-staat/26192730.html

  

德国联邦教研部启动“研究数据行动计划”

  近日(10月5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启动了研究数据行动计划,该部部长卡利切克表示,“数据是数字化的推动力,数据的处理和使用对新技术、新价值链或新商业模式具有巨大潜力……(以上的)基础是对数据特别是研究数据的系统和可持续的(访问)使用”。卡利切克通过新冠疫情背景下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表示行动计划是对德国现有数据倡议的补充总结,以广泛发挥研究数据的潜力。为此,行动计划将创建研究友好型的框架条件,促进创新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绿色ICT和量子计算的研发,支持在科学领域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能力。

  该行动计划出台的现实背景是,研究数据存储经常表现的本地化和临时性特征,导致数据价值的丢失。行动计划的三个核心要素是:1、创新数字技术的研发必须促进德国和欧洲的数字主权,这是高效、安全和可信赖建设、运行基础设施的唯一途径。这方面主要包括德国国家研究数据基础设施(NFID)和德、法牵头的 GAIA-X欧洲云计划、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开发关键和数据技术。2、加快数据到知识、思想和创新的转化,为此要简化对科研中产生数据的使用(过程)。这方面需要新方法的采用,如项目资助过程中平等原则( FAIR-Prinzipien)的采用、开发新的数据共享模型、消除研究人员数据访问障碍等。3、创新参与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需要有处理数字数据的能力,这方面包括面向数据能力的技术特定认证措施等。此三要素也作为行动计划的目标:实现数据主权、发展数据为基础的创新、传授数据能力。(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de/karliczek-mit-daten-technologische-souveraenitaet-wettbewerbsfaehigkeit-und-wissenschaft-12677.html

  https://www.bmbf.de/de/aktionsplan-forschungsdaten-12553.html https://www.bmbf.de/files/163_20_Faktenblatt_Aktionsplan_4.pdf

  

联邦教研部开展公民活动鼓励创新氛围

  “德国,一个专注于勇气的创新之地”。德国联邦教研部开展一项名为“#innovationsland Germany”的活动,着眼于以勇气和创意推动德国国内外创新的人们。计划通过多种数字化方式为所有感兴趣的公民提供参与机会。

  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创新。根据“2020年彭博创新指数”,德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也是研究密集型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国。联邦教研部希望通过扩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以及人工智能或量子技术等重要的未来技术来保持和扩大这一先锋角色。尤其是在新冠大流行时期,研究人员的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新活动的启动仪式于9月22日在柏林的Futurium未来博物馆举行。联邦教研部长卡里切克表示,身处在动荡的时代,“只有拥有勇于创新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创新人才,我们才能掌握这个时代。变革、勇气、开放-这是德国这个创新国家的核心!”该活动预计将到2021年3月结束,将一直关注创新主题,期间会定期举办例如问答、研讨会等活动。在启动活动“Perspektiven-das Online-Event”上,有兴趣的公民参加了数字化讨论,其中包括联邦研究部长卡里切克和欧盟创新专员Mariya Gabriel。卡里切克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希望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成功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动新事物的人们。”部长说,无论是好奇的学童、勇于探索的企业家、创新研究人员还是志愿者:他们都是德国这个创新国家的一部分。目的是展示这种多样性,并讲述那些好奇、勇敢的人以及展望德国未来的人的故事。卡里切克说:“为此,我们希望公民对于加强勇气和创新持开放态度。”(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de/innovationsland-deutschland-mut-in-den-mittelpunkt-12561.html

  

研究自由波恩声明

  10月20日欧盟各国负责研究领域的部长在波恩开会,讨论欧洲研究区问题,重点是研究自由,最后众多与会者签署并公布了加强研究自由的波恩声明。作为会议期间的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德国的教研部长卡利切克表示,“通过签署波恩声明,我们今天释放了重要的信号——强调(研究自由作为)欧洲研究区的价值基础。波恩声明具有很高的政治象征”。涉及出台原因中,卡利切克提到,“在诸如防止气候变化和控制当下大流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依靠科学”,但目前“包括欧洲在内全世界范围内科学自由受到各种形式的威胁”。

  媒体(RND)介绍,在欧洲对科学家的压力包括来自社会层面(属研究自由范畴),如疫情中德国病毒学家Christian Drosten因其观点受到网络暴力威胁,气候研究人员受到气候变化否定者的诋毁。

  在外界评论上, 德国大学校长会议(HRK)主席彼得-安德烈·阿尔特 (Peter-André Alt)表示“我们需要这样明确的政治信号 —— 研究自由作为欧盟的一项基本价值和作为国际研究合作的一项原则。”“科学自由不能因政治动机受到限制。”Alt同时认为在声明后要有对应的政治行动。(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de/karliczek-europaeischer-forschungsraum-muss-garant-fuer-forschungsfreiheit-sein-12819.html https://nachrichten.idw-online.de/2020/10/20/allianz-bonner-erklaerung-wichtiger-schritt-fuer-die-wissenschaftsfreiheit/ https://www.rnd.de/politik/drosten-und-co-karliczek-will-forscher-vor-angriffen-schutzen-TPCEOBN4ZJFGRBFYZJQZB7MPOE.html

  

NutriSafe: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食品生产和物流的安全

  德国联邦教研部网站报道,EHEC和Fipronil这两次食品安全丑闻表明,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不仅在发生危机时很重要。信息系统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新技术可以帮助使它们尽可能安全。因此,奥地利和德国决定开展双边合作进行联合研究,以最好地保护与安全相关的零售产业链。 NutriSafe的目标是保护食品生产和零售免受数字攻击,例如数据和系统的操纵。为此,将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技术、数据模型、业务流程、服务体系结构和业务模型,并将其作为模块化套件中的构建部分。法律支持、结果评估以及制定行动建议可确保该系统的实用性。(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sifo.de/de/nutrisafe-sicherheit-in-der-lebensmittelproduktion-und-logistik-durch-die-distributed-2424.html?utm_source=hootsuite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开发用于数字转型的校准测量系统

  日前,世界知名计量和测试科研机构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GEMIMEG-II项目获得德国联邦经济部1200万欧元资助,该项目将为德国经济开发安全数据通信标准。 GEMIMEG-II项目是由PTB与多个研究机构、公司企业共同发起,以“用于数字转型的安全、可靠校准测量系统”为主旨,13个参与伙伴单位在3年项目期内开发可靠的标准,用以确保质量基础设施(Qualit?tsinfrastruktur )过程中数字数据、信息和证书的可靠通信。 数字数据流每天都在创造新的商机,包括检测数据。工业体系中的整个生产过程已经联网或者已经云数字孪生,即工业4.0。 数字技术和自动化数据处理对质量基础设施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推进测量数值的安全性、可靠性,PTB积极推进计量过程的数字化,其GEMIMEG项目组就是开发满足国际要求的数字校准证书。数字校准证书中包含可被计算机理解的校准信息,可使用数字印章进行保护,其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直接在数字系统中解读并进一步使用。除数字校准证书外,工作重点还包括数字孪生的创建,如目前正在风能能力中心建设的20 MNm扭矩标准测量装置。 在项目合作伙伴中包括了大型工业企业如博世、西门子、德国电信、蔡司,研究机构有弗朗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以及其他两所大学和其他中小企业。在前期项目GEMIMEG-I 中,合作伙伴已就工业4.0相关主题开展了研究。(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ptb.de/cms/presseaktuelles/journalisten/nachrichten-presseinformationen/presseinfo.html?tx_news_pi1%5Bnews%5D=10446&tx_news_pi1%5Bcontroller%5D=News&tx_news_pi1%5Baction%5D=detail&tx_news_pi1%5Bday%5D=13&tx_news_pi1%5Bmonth%5D=10&tx_news_pi1%5Byear%5D=2020&cHash=37e7e189ce480844d338866e9b66ac1d https://www.ptb.de/cms/de/forschung-entwicklung/mit-metrologie-in-die-zukunft/herausforderung-digitalisierung/kernziel-3-die-ptb-entwickelt-ganzheitliche-konzepte-fuer-die-behandlung-von-messgeraeten-und-messdaten.html

  

德教研部前瞻研究报告揭示未来发展前景

  研究显示,近70%的德国公民将社会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摆在未来德国社会更加优先的位置。这是最近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在“战略远见”框架下委托开展的一项“价值研究”的课题成果,研究数据是从此次新冠疫情开始后收集 。

  联邦教研部长卡利切克就该项研究表示,社会团结对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于凝聚的愿望,而对于价值观的理解是未来社会凝聚和稳定的基础。人们高度重视科学与研究,认为科研能够更加积极的塑造社会,卡利切克将调研结果视为一种激励:必须将教育和研究(导向)更多的转移到政治焦点上,在今后将更多(资源)投入于未来课题。

  该研究结果不是对研究场景的预测或最终结果,而是立足战略远见,对可能的未来和发展路径的展示,并引发对未来的讨论。报告主体对未来社会及其价值观的六种场景进行了描述,分别为:

  “欧洲之路”:涉及欧洲一体化,在2030年代参与全球竞争中的战略举措,如在战略领域建立欧洲的创新中心;

  “竞赛模式:涉及德国在2030年代通过高度数字化加快转型过程,制定发展框架和规则等;

  “同盟的回归”:涉及德国在2030年代面临社会冲击和地缘政治严重挑战,多边机构重要性下降,国家间合作基于相同世界观和地缘关系存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德国在安全合作方面与可靠的欧洲伙伴更加紧密。

  “节奏差异”:涉及德国社会分化现象的日趋明显,改革拖延、困难的政治局面等,而2020年代政治上的双曲贴现[1]是主要原因。

  “奖励体系”:涉及2030年代,在德国开始出现的数字化、参与性的积分体系,以此作为对行为改变的激励。

  “生态区域化”:2030年代,德国不仅在社会参与度、经济平等的方向发展,社会繁荣得到重新定义,主要包括非经济的繁荣如生活质量、可持续性、时间充裕、社会凝聚力等。(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bmbf.de/de/karlizcek-der-wunsch-nach-mehr-zusammenhalt-und-einem-starken-wir-gefuehl-macht-mut-fuer-12547.html

  [1] 双曲贴现是行为经济学术语,指的是人们在评估未来的收益时,倾向于在近期使用更低的折现率,在远期使用更高的折现率。简单来说,宁要相对较少的眼前收入,也不愿等待数额更多的日后报酬。或者说,做决策时,大部分人愿意选择短期收益,而不愿选择长期更多的收益。

  

德国气候变化观察组织对中国宣布将改善自己的气候目标表示欢迎

  德国环境与发展组织Germanwatch柏林政治负责人卢茨·魏舍尔(Lutz Weischer)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22日于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希望在2060年之前强化其气候保护目标并实现气候中和”的消息表示,“这是国际气候外交的一项突破。这表明,如果欧盟本身奉行认真的气候政策,那么它的实力足以引导其他大国采取更多的气候保护措施。如果没有欧盟委员会率先提出的将2030年欧洲气候目标提高到至少55%的建议,中国将不会被触动。但是现在有向好的动力。至关重要的是,欧盟、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切实履行职责,并向联合国气候秘书处提交具体的、可验证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中国于2020年9月22日在大会前宣布,中国将根据今年的《巴黎气候协定》提高其对国家气候的贡献。中国计划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而在不晚于2060年达到二氧化碳中和。“要点是,这些声明符合欧盟上周在中欧会谈中的要求。在2020年9月14日安格拉·默克尔、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查尔斯·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习近平之间的视频会议之前,欧盟建议中国在今年提交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目标,“如果可能的话,它应该在2025年达到排放峰值,并在本世纪中叶-最迟在2060年实现气候中和”。

  今年,《巴黎协定》的所有签署国都被要求大幅提高其气候计划目标,以便至少将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保持在可能的范围内。许多较小的国家已经宣布了这一点,现在终于也有一些大型排放国宣布了这一点。从Germanwatch的角度来看,这是进一步孤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非常重要的一步。然而,欧盟和中国的这些改善目标还不足以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最高1.5度以内。

  魏舍指出:“目前与中国的关系目前非常困难。但是,特别是在有激烈的外交紧张关系时(出于充分的理由),重要的是将合作放在双方都感兴趣的领域。没有排放大国的参与,就无法遏制全球气候危机。双方对《巴黎气候协定》的作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也是多边主义的测试案例。双方都知道,他们可以共同取得更大的成就。欧盟在气候政策上做好自己的功课,同时对中国提出明确的期望的战略现在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solarify.eu/2020/09/23/962-durchbruch-in-der-internationalen-klimapolitik-und-erfolg-der-eu-klimadiplomatie/

  

绿党批评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执行不力

  10月20日《商报》消息:2018年联邦政府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计划新设100个人工智能教授席位。日前教研部在回复绿党议员质询时称,目前已完成28个教席的设置工作,对此绿党批评教研部在“美化”其工作成效。

  绿党认为,从整体上看,德国人工智能教席的数量虽然有所上升,但这并非人工智能战略所赐。教研部提供的新设人工智能教席清单中,大部分是由其它项目资助设立的教席,如德国研究联合会的“海森贝格教席”项目,真正由《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专项经费资助的教席只有2个,通过洪堡基金会的人工智能教席计划设立。

  德国研究联合会发言人确认,该组织的“海森贝格教席”计划虽也由教研部出资,有些教席确实从事人工智能研究,但该计划与《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没有关联。全德工业联合会主席肯普夫(Dieter Kempf)呼吁政界尽快“从沉睡中醒来”,加快教席设置的步伐。弗劳恩霍夫协会主席诺伊格鲍尔教授(Prof. Reimund Neugebauer)强调,一定要避免“重复设立中流水准的人工智能教席”。

  尽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拟投入30亿欧元支持德国人工智能研究,疫情期间又追加了20亿,而目前已动用的经费只有6000万欧元,约占总额的1.2%。(李国强)

  参考资料:

  Künstliche Intelligenz: Fehlende KI-Professuren, Handelsblatt, 20.10.2020

  

德国联邦经济能源部资助二代新冠疫苗研发

  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将通过EXIST“来自科学的初创企业”技术转移资助计划为来自蒂宾根的初创公司“ Prime Vector Technologies-PVT”新冠疫苗研究团队提供1800万欧元的资金。德国蒂宾根大学免疫学系和大学医院的初创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有前途的基于平台的技术,用于开发第二代新冠疫苗。该项目的一个特色是所谓的多价载体方法,用于开发一种高效疫苗,该疫苗可同时有效对抗新冠病毒的多种抗原。这增加了疫苗预防病毒未来突变的可能性。该疫苗旨在引发强大而广泛的基于抗体的免疫反应以及SARS-CoV-2-特异性T细胞反应。

  项目研究人员使用其平台技术来开发疫苗。这项技术使疫苗接种载体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疫苗接种载体是经过基因修饰的颗粒,它们与遗传物质一起被专门运送到受体细胞中。然后可以在要接种的生物体中读取遗传信息,并充当激活免疫系统的抗原。“来自临床前试验的数据极有希望,并鼓励我们使用我们独特的平台技术为抗击流感大流行做出贡献。”免疫学部门EXIST研究转移项目的负责人Ralf Amann指出。他的团队正在图宾根大学免疫学系细胞生物学跨学科研究所的实验室中研究疫苗的开发。

  联邦经济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对当前新冠疫苗的开发感到高兴,并指出:“凭借由Prime Vector Technologies提供的EXIST资助的疫苗项目,德国处于第二代疫苗开发的最前沿。我们非常高兴,因为研究和创新是对抗新冠疫情的核心。”

  经济能源部的1800万欧元资金将支持该EXIST项目候选疫苗开展前两个临床阶段研究。 PVT的候选疫苗可能会在2021年下半年进入批准程序。新的疫苗概念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一家东南亚制药公司对其许可授权很有兴趣,其目标是在2021年大规模生产疫苗。经济能源部已确保PVT也向德国人民提供免费授权的疫苗供应。(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uni-tuebingen.de/universitaet/aktuelles-und-publikationen/pressemitteilungen/newsfullview-pressemitteilungen/article/tuebingen-festigt-seinen-ruf-als-weltweites-zentrum-fuer-covid-impfstoffentwicklung/

  https://www.bmwi.de/Redaktion/DE/Pressemitteilungen/2020/10/20201014-bmwi-gefoerdertes-impfstoffprojekt-entwickelt-einen-covid-19-impfstoff-der-zweiten-generation.html

  

疫苗审批过程中速度与安全性问题

  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和公司都在全速研究新冠疫苗,其中不乏使用全新的技术,在与大流行作斗争中争取领先获批疫苗成为一场大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不应低估风险和副作用。全球近200个研究机构和公司正在研究160多个SARS-CoV-2疫苗项目,目前正在人类临床试验中测试40多种候选疫苗,德国研究制药公司研究协会(vfa)的发言人罗尔夫·洪克说,最初以为会有某种特殊新疫苗技术会更快、更好地生产出疫苗,但是,现在发现使用不同技术研发的疫苗最后进展程度都差不多,目前处在召集志愿者的测试阶段,或是在人体测试最后阶段。大约有十二种药物处于第三临床阶段,其中有安慰剂组检测数以万计参试者,必须证明疫苗是否真的能起到保护作用,是否存在以外的副作用以及对老年人或以前患病的高危人群是否安全有效。

  1、载体疫苗是前所未有的技术

  各种各样的技术已使疫苗开发进入关键阶段,除了活体疫苗或者灭活疫苗,新概念疫苗技术——载体病毒表现抢眼,这种载体疫苗开发技术意味着疫苗不包含新冠病毒,但含有通过基因工程从冠状病毒中获得的基因病毒,该病毒不会使人感到不适。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以及俄罗斯的卫星-V生产的疫苗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开发的,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感染研究中心和德绍公司IDT Biologika研发的一种疫苗也属于此类。另外一种载体疫苗——信使疫苗技术更加前沿,这些疫苗只含有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蛋白质生产中发挥作用,通常是信使RNA担任起作用的桥梁。两家德国开发商BioNTech和CureVac的疫苗技术就是基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 RNA)疫苗, mRNA疫苗作为全新技术,无人类疫苗先前任何现成经验。德国疾控中心(R KI)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常设疫苗委员会(STIKO)主席、乌尔姆大学医院教授托马斯·梅滕斯(Thomas Mertens)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新疫苗容易产生副作用,鉴于新冠信使疫苗开发才开展九个月,目前的研究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以前的疫苗的开发和批准通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自10月中旬以来,欧洲药品管理局一直在评估两种基于此种技术的疫苗——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的疫苗以及BioNTech与辉瑞合作的疫苗。

  2、德国药监机构认可提速疫苗审批环节可能性和安全性

  德国黑森州朗根市(Langen)的保罗·埃里希研究所(PEI)是德国疫苗及药物审批机构,研究所主任契丘特克(Klaus Cichutek)说:“新冠滚动评审过程,即加速评估过程应也保证速度和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可以适当缩短开发时长。”保罗·埃里希研究所从一开始就与药物开发制造商进行会商,提高研发人员的开发效率,研究新冠疫苗的公司不再需要先收集数据包并在最后阶段才提交给保罗·埃里希研究所,而是在研发阶段平行提交给保罗·埃里希研究所,方便伴随式查看疫苗进展并考核其完成情况。此外,临床试验的三个阶段可以以重叠的方式进行规划和组合,但是,只有在可获得疗效数据时,才开始全面审查,即进入批准程序。契丘特克说,在保罗·埃里希研究所评估疫苗程序的要求上丝毫不妥协,药物警戒也将特别密集实施,即在批准后对安全性进行跟踪监控,以发现后期影响。医生、药剂师和接种疫苗的人不仅会通过被动的程序来报告副作用,还会引入积极的药物警戒性即在引入疫苗接种后进行药物流行病学后续研究,以确保能够迅速识别可能的风险信号,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

  3、疫苗透明度、信任度和接受度是新冠疫苗问题的核心

  人们对疫苗的接受度是至关重要的,德国RKI常设疫苗委员会托马斯·梅滕斯估计,要成功抑制该病毒,至少有60%的人需要接种疫苗。 德国普通医疗保险公司(AOK)巴符州分部首席执行官鲍尔凡因德(Johannes Bauernfeind)说,在德国,制药公司必须证明该疫苗确实安全,无害且有效,需要令人高度的透明度,必须向民众提供有关如何批准各种疫苗的全面信息,以便可以充满信心地对其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德国不能发生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使疫苗过早地获得批准的情况。他直接指出俄罗斯疫苗Sputnik-5将临床试验的最后阶段与人群疫苗接种混合在一起进行。美国出于政治压力这方面也有担心,一项调查显示,将近80%的美国民众担心批准程序主要是由政治而非科学推动的,因此,制药业在9月初被迫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联合行动:九名来自美国和欧洲药品生产商的负责人发表联合声明,他们承诺保持疫苗研发科学过程的完整性,并且只有在III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将疫苗提交批准或紧急批准。美国批准机构FDA现在已经收紧了加速批准的条件:应在最后一次免疫后至少观察两个月的III期受试者。

  英国已准备对“Human Challenge Studies”(人类挑战研究)计划慎重考虑,该计划是为健康的人接种疫苗,让这些健康人接受感染——接受潜在致命的冠状病毒感染。德国罗伯特·科赫( RKI)常设疫苗委员会托马斯·梅滕斯这种计划只针对健康人群,特别脆弱的人群即老年人和病人无法参与这种“Human Challenge Studies”挑战尝试。这意味着无法从这些风险人群中获得任何数据。

  面对疫苗开发的压力,德国联邦研究部已经启动了一项特别计划,以扩大德国的疫苗开发和生产能力,投资额达7.5亿欧元,BioNTech、CureVac和IDT Biologika已成功申请资助。尽管如此,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疫苗, 德国TK健康保险公司(Techniker Krankenkasse)制药部门负责人斯泰慕勒(Tim Steimle)说,对疫苗尽早推出的期待给疫苗批准体系上带来了各种压力,人们都希望疫苗马上能用上,。而不是几周、几个月后才能使用。但疫苗出来的话,那么无论如何它们都应该保证安全。

  德国Cochrane(德国循证医学中心)前负责人格德·安特斯(Gerd Antes)认为,质量标准将必须得到国际认可和遵守,他说:“目前正在开发的所有这些产品都需要接受检查,而检测审批通常实际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出于时间和政治原因,现在正在大力加速审批程序。某些方面确实可以省略,例如,我们在药物开发方面很多等待时间是官僚主义造成的,这方面可以略去,排除人为障碍,但另外一些是不能省略的,特别是科学识别副作用所需的生物学时间必须有保证,如果在这方面不多花时间的话,当真正进行疫苗接种时,会造成更多的麻烦。”格德·安特斯呼吁将决策过程非政治化,他强调,疫苗接种有缺点不可避免,所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难免是有一定限度的,但必须知道在做什么,并且必须透明地进行沟通。”

  最近发生的疫苗临床研究中断机制表明,新冠加速审批程序仍然能保证疫苗研究受监控:当测试对象出现意外症状时,制药公司AstraZeneca和现在的Johnson&Johnson暂时停止了研究。但是,即使一切进展顺利并且批准了疫苗,与之相关的高期望最初必须适当降温。德国罗伯特·科赫( RKI)常设疫苗委员会托马斯·梅滕斯说,所有人都期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出现一种可用的疫苗供应市场,但这个时间太短了,不现实。许多制造商已经开始规划如何提高产量,尽管他们尚不知道他们的产品是否会成功。但是,要想接种疫苗的人都需要等待一些时间。(施显松)

  参考资料:

  https://www.deutschlandfunk.de/schnelligkeit-vor-sicherheit-rennen-um-die-zulassung-der.724.de.html?dram:article_id=485725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