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30期
2020-08-05 22:23

驻德国使馆科技处  2020年第5期

(新冠疫情专刊)

本期主要内容

  1.德研究团队破解并分离出抗SARS-CoV-2中和抗体0709

  2.德语区五国发表新冠联合卫生声明

  3.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儿童新冠研究

  4.德国疾控机构发布献血人群新冠抗体研究中期结果

  5.科研发现降低新冠疫苗的长效希望

  6.德国疾控机构积极评价新冠警告应用程序

  7.德国疾控机构发布儿童新冠研究月度报告

  8.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医院开发急性肺衰竭预警App

  9.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新冠免疫反应研究

  10.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STIKO)研究新冠疫苗接种建议

  11.德国联邦动物卫生研究所提出“警惕,养猪场成为新流感病毒库”

  12.德国教研部支持新冠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分布研究

  13.德国研发基于氧化石墨烯(graphenoxid)的感染快速检测

  14.弗劳恩霍夫助力抗疫创新

  15.德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第5次新冠疫情临时声明

 

德研究团队破解并分离出抗SARS-CoV-2中和抗体

  德国传染病研究中心(DZIF)7月8日消息,由科隆大学医院弗洛里安·克莱恩(Florian Klei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日前成功破译部分抗体开发内容,并分离出了针对SARS-CoV-2的高效中和抗体,现正与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联合对其进行进一步表征和开发,临床试验或将年内开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专业期刊《细胞》。

  在与来自马尔堡、法兰克福、慕尼黑、图宾根以及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下,团队有针对性地在12名Covid-19康复患者血液中寻找SARS-CoV-2抗体,随后对4000多个SARS-CoV-2特异性B细胞进行了单细胞水平检查,由此部分破解了抗体形成过程,并仿照该过程在实验室中复制出255种抗体。经过中和活性检查,共发现28种能够有效中和SARS-CoV-2的抗体。

  项目成员马蒂亚斯·泽纳(Matthias Zehner)博士解释说:“所发现的中和抗体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迹象表明其需要更长的成熟过程。这意味着它们只需稍作调整就可有效识别并中和该病毒。”实际上,研究人员此前已能从疫情前分离的捐献血液中鉴定出与SARS-CoV-2中和抗体前体非常相似的B细胞,一定程度说明SARS-CoV-2中和抗体可通过免疫系统快速产生。如此,活性疫苗有望为广大人群提供快速保护。

  开发出的抗体不仅可预防感染,也有助于Covid-19治疗,同时亦可考虑用于所谓的“暴露后预防”,即人体已接触病毒但尚未建立明确感染。团队负责人克莱恩教授表示:“这种使用形式对于制止局部暴发、预防严重病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用在高危人群中。”

  研究人员已在计划首批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0年底开始。克莱恩教授补充道:“希望临床前研究取得良好结果,然后就可迅速进入临床试验。我们已有一定使用抗体治疗传染病的经验,相信免疫学原理对于抗击Covid-19同样有效。”(李卓亚)

  参考资料:

  https://www.dzif.de/de/neutralisierende-antikoerper-im-kampf-gegen-covid-19,09.07.2020

  

德语区五国发表新冠联合卫生声明

  卢森堡、德国、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和瑞士卫生部长于2020年7月8日在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第八届德语系国家年度会议上通过了以下声明:

  一、除了德语和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外,德语系五国在卫生医疗系统框架内还具有可比的结构、财政和老龄化状况。当前的新冠大流行向我们表明,传染病无国界,因此,在卫生部门开展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由于我们对人民负有共同责任,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加强和扩大这一关键领域的区域和国际合作。

  二、我们重申致力于通过德语区国家合作机制每年交流经验和知识。在政治层面,这种形式使我们有可能就跨界合作和现行卫生政策问题进行深入而集中的讨论,并就可能的解决办法交流经验。

  三、迄今为止,德语系国家均属于欧洲最成功的应对新冠危机的国家之一,均已避免了卫生系统超负荷。在我们的卫生系统中做出的延续性政治决策、透明的危机沟通以及卫生系统员工的不懈努力对此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尚无有关病毒的科学证据,不同利益方、不同的联邦架构和缺乏统一数据系统,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政治决策者面临的困难因素。

  四、我们重申对可能的疫情反复保持警惕,并进行密切合作以密切关注疫情发展以及潜在可能导致大流行的病原体,以使我们的卫生系统保持防控大流行的能力。

  五、确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硬性停摆(Lockdown)可能是遏制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但是给人口和经济带来的相关负担非常重,我们承诺将来会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陷入大规模停摆。

  六、德语系国家/地区不仅是由于共同的边界而成为受欢迎的旅行和度假胜地。旅游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行业,最近几周对尤其是旅游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对于个人旅客交通、对于疾病或货物运输(为医疗保健系统建立的供应相关产品的供应渠道)的情况下,关闭边境也值得关注。因此,我们必须批判性地处理一个问题,即在共同经济区时代,对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关闭边境是否是一种有效手段。

  七、鉴于边境封锁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对边境附近人民的巨大影响,我们重申,在大流行的情况下,我们将在人员和货物的跨境流动领域进行更紧密和更好的合作,例如通过边境地区的跨地区大流行规划并采取正确行动。我们将继续在旅游领域密切合作。

  八、各国已认识到新冠疫情只能通过疫苗有效遏制,因此全球正在努力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各国不仅已经在欧盟而且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优先确保交付该疫苗。世界卫生大会决议(WHA73.1)强调了针对新冠病毒的广泛免疫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作用。五国均认同这一点,并愿为公平获得新冠疫苗而共同努力。

  九、现在就应开始准备应对新冠和流感在秋天的高峰叠加,否则可能导致医院和重症监护基础设施和医院和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超负荷。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幼儿园、学校和大学。目前已有有效的抗流感疫苗,但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尚不理想。我们声明,为了保护我们的卫生系统免受新冠和流感的双重危害,我们将更多地开展信息和宣传工作,尤其是将对社会、卫生和教育部门的员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十、我们期待着明年卢森堡牵头继续进行卫生领域交流。(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bundesgesundheitsministerium.de/fileadmin/Dateien/3_Downloads/G/Gemeinsame_Erklaerungen/8.Gesundheitsquintett_Schlusserklaerung_20200707.pdf

  

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儿童新冠研究

  联邦教研部网站消息,联邦教研部(BMBF)资助的CorKID研究项目希望调查儿童和青少年的新冠感染率。

  目前认为,儿童较少患新冠疾病。如果属实的话,他们通常没有或只有轻微的症状。而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感染新冠的频率与成人相同,并且其呼吸道中感染的病毒数量相当。他们真正传播感染的频率尚不清楚。

  因此,科学家测试3000名儿童以及他们的一些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新冠抗体,以确定在过去几个月中已经有多少儿童感染了。研究人员指出:“研究结果还旨在提供有关在许多儿童相聚的地方(例如在学校或幼儿园中)感染风险的信息。”托马斯·吕克(Thomas Luecke)是波鸿大学儿童诊所儿科和青少年医学系的负责人,他负责协调这项研究。

  为此,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将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开展8种儿科实践,其中的检查将作为常规检查的一部分进行。父母会与孩子一起去医生办公室进行所谓的U型检查,以填写关于孩子先前感染和新冠感染风险因素的调查表。然后进行抗体测试以确定是否经历了新冠感染。如果在孩子的血液中没有检测到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则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同时,还应对父母和可能的兄弟姐妹进行抗体测试,以便得出有关紧密接触传播速率的结论。另外,在儿童的血液中还确定了其他危险因素。众所周知,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越多,新冠肺炎就越容易出现重症。关键受体在人体中起关键作用,借助该受体,病毒可以穿透人体细胞:所谓的ACE2受体。当前数据首次表明儿童的ACE受体数量少于成人。这可能是儿童患病不那么严重的原因。因此,这项研究检查了某些儿童中存在多少ACE2受体以及它们的形式。吕克说:“我们的结果可以帮助更准确地预测大流行和疾病的进程。”(陈南)

  参考资料: 德国联邦教研部网站

  

德国疾控机构发布献血人群新冠抗体研究中期结果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网站消息,该所在流行病学公告29/2020中发布了“SeBluCo研究”中期评估。该研究与所有献血服务运营实体合作,从2020年4月开始对来自德国29个地区的成年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新冠抗体检测,目标是记录已经与新冠病毒接触过的人口比例,以便估算德国的进一步流行趋势并制定保护人口的措施。

  该研究通过IgG ELISA检查是否存在针对新冠的抗体。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数据,对到目前为止检查的11695个样本(占计划的研究范围的大约20%)进行了中期评估,初步得出了以下核心结论:

  ▶在献血成年人中,具有新冠特异性抗体的人群的比例很低,仅为1.3%。

  ▶先前在补充中和测试中检查的75个样品中,有30%在ELISA检测中呈阳性的人(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也具有可检测到的中和抗体。这些研究尚未完成,因此尚不能最终估计具有可检测中和抗体的血清反应阳性人群的比例。

  ▶献血人群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SARS-CoV-2感染的影响。

  ▶血清反应阳性者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40-49岁的人群受影响最小。相比之下,年龄段在20-24岁、25-29岁、30-39岁和50-59岁的人群血清阳性率明显更高。

  由于在所检查的样品中新冠抗体的检出率较低,因此大部分人群可能仍易感染。这意味着,如果传播再次增加,也可能发生另一波感染。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来自献血者的样本结果并不能代表一般人群的情况。

  在9月底之前将在进一步全德国范围研究过程中,在献血者组中每14天重复进行一次的测试,并对其进行持续评估。根据这些数据,将有可能对受调查人口的流行病的时间和区域发展作出可靠的估计,并有可能建立一个成年人口整体上的参考模型。(陈南)

  参考资料: 德国联邦政府7月13日新闻发布会,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ekt/EpidBull/Archiv/2020/29/Art_02.html

  

科研发现降低新冠疫苗的长效希望

  德国之声报道,全球的科学家都进行了新冠病毒抗体研究,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疾病机理及对应的免疫力,促进疫苗的开发。但目前对痊愈新冠患者开展的血液检查正降低人们获得持久免疫力的希望:据主治医师Clemens Wendtner介绍,对1月份在德国慕尼黑施瓦宾医院接受过治疗的首批新冠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其血液中所含的中和抗体数量显著减少,“在仅能于高级别安全实验室开展的一项特殊测试结果显示,我们发现9名患者中有4名出现了中和抗体的下降。尚不清楚其对长期免疫和疫苗接种策略的影响,将对其进一步严格观察“。这表明患病痊愈后可能会发生新的感染。Wendtner医生的发现与其他科学家的认知、研究结果相一致。中国科研人员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抗体在两个月后急剧下降,同时有症状患者体内的抗体值也显著下降。轻症患者对应的是较少的抗体和较弱的免疫反应。 目前德国众多志愿者申请参与新冠研究。在图宾根大学医院已经有约4000人申请成为新冠疫苗接种研究的志愿者,该项研究从6月中旬开展,是检测德国Curevac生物公司疫苗的耐受性。目前已有约50人在图宾根获得接种,除此之外,在比利时、汉诺威和慕尼黑同时开展了人体试验,总共应有168人参加了该mRNA疫苗的I期试验。(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dw.com/de/studie-senkt-hoffnung-auf-lange-wirksamen-corona-impfstoff/a-54146490

  

德国疾控机构积极评价新冠警告应用程序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在运行一个月后发布的中期报告积极评价了德国版新冠警告应用程序。该所发布的“Corona Warn”应用程序发布后一个月,已被下载约1600万次(截至2020年7月16日,下载量为1580万)。成功的开始代表着民众的极大兴趣和接受度。

  该应用程序旨在比先前更早地阻断感染链。它是大流行防控措施的组成部分,是对当地卫生部门传统的密接者追踪机制的补充。尽管目前新冠病例数相对较低,即使启用了该应用程序,但仍然要继续遵守AHA规则(距离、卫生、日常口罩),以防止新冠疫情再次蔓延。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威勒(Lothar H. Wieler)评价积极:“该应用程序有成效:在启动后约一周的时间里,就首次出现了新冠阳性患者生成的随机识别码以供用户进行比对。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累计有500多名新冠检测阳性的用户通过该应用程序警告其他接触者。但是,由于该应用程序的数据分散化处理方式,我们无法确切地说出有多少人收到警告。”

  由于下载量很高,而且用户积极反馈使用情况,因此第一个月收集到非常充分的改进意见,例如对于应用程序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方式以及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开发人员一直在努力分析使用该应用程序时出现的错误消息并解决问题。

  新冠警告应用程序周边的使用环境和基础设施也正在不断改善。将来,该应用程序的用户在注册二维码后将直接在智能手机上接收检测结果。实验室的必要技术连接已步入正轨:提供PCR新冠检测的现有实验室中有60%以上已具备连接条件。在应用程序刚启动时,这个比例还只是15%。根据国家法定健康保险医师协会的看法,带二维码的检测表格会在本月内普及。将来,将继续提供teleTAN和二维码两个选项来验证验证结果。如果二维码丢失,用户可以使用teleTAN在应用程序中输入其检测结果,从而帮助其他人了解可能遇到的感染风险。

  新冠警告应用程序可用于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必须在iOs13.5,或者Android 6以上,因为这些版本升级了必需的应用接口(Exposure Notification API)。该应用可以使用德语或英语;下周可能还将提供土耳其语版本。此外,经过必要的法律核查后,可以在29个欧洲国家的应用商店或游戏商店中下载该应用。其他国家目前正在审查中。也可以使用外国手机提供商的SIM卡。(可能会收取漫游费用。)下载和使用新冠警告应用程序是基于自愿原则的。(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WarnApp/Zwischenfazit.html

  

德国疾控机构发布儿童新冠研究月度报告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网站消息,该所在发布了“Corona-KiTa”儿童新冠研究6月份报告。研究项目“Corona-KiTa”于2020年5月开始,是德国青年学院(DJI)和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之间的合作项目。。该研究致力于解决新冠大流行期间儿童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日托的问题,以及探索儿童在新冠进一步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截止到2020年6月22日,RKI共统计2692个0至5岁的新冠病例。在所有报告病例中,儿童(0-5岁)的比例为1.4%(人口比例:6%)。

  根据每个年龄组和日历周对德国每十万居民的新冠病例数进行了比较,发现自第10个日历周(3月2日至3月8日)开始,所有年龄组均呈上升趋势(下图)。各年龄组发病率先后达到了峰值,并有一定的时间差异:首先在是第12个日历周(3月16日至3月22日)18岁以上人群达到最高峰(45例/十万居民),然后是0至5岁年龄段(6.2例/十万居民),然后一周后(第14个日历周,即3月30日至4月5日)分别是6至10岁的孩子和11至18岁的孩子(分别为6.9例/ 十万居民和15.5例/ 十万居民)。此后,0至5岁和6至10岁的儿童发病率缓慢但稳定的下降。相比之下,自第14个日历周以来,11至18岁和18岁以上的孩子的绝对下降更为明显,因此最终在第25个日历周(6月15日至6月21日),所有四个年龄段的发病率维持在每十万居民3.4至3.9之间。(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Projekte_RKI/KiTaStudie.html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医院开发急性肺衰竭预警App

  德国联邦教研部消息,在该部支持的医学信息学倡议框架下,亚琛工业大学医院开发出一款警告应用程序,可帮助医生更快地识别出急性肺衰竭先兆,同时优化对Covid-19病人的护理。

  从心跳到呼吸——电子系统持续监测重症监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然而由于数据量较大,日常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并不总能立刻识别出可能的并发症前兆。亚琛工大医院手术重症监护医学和中期照顾科主任格诺特·马克思(Gernot Marx)教授表示:“特别是在急性肺衰竭的早期阶段。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在医学信息学倡议的卫生保健智能医疗信息技术(SMITH)联盟框架下开发出一款智能电子系统。它会自动在患者的常规数据中查找发生肺衰竭的迹象。一旦发现,可马上发送信息至主治医生手机,确保及时诊断治疗,避免患者临床状况恶化。此外,该应用程序还能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指南提供治疗建议,帮助医生节省时间、挽救生命。

  对于此类预警系统的需求很高。德国十分之一的重症监护患者在其治疗期间都会遭受急性肺衰竭的折磨,其中四分之一因此死亡。当前疫情中,因为新冠肺炎常会引起急性肺衰竭,这种并发症也影响到众多正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接受呼吸机治疗的Covid-19患者。

  这款早期预警应用程序,专业术语称为“重症监护病人的算法监测”或简称ASIC,经过两年的开发和测试,现已获得CE认证,是医学信息学倡议中首个经认证的医疗产品。马克思教授称:“从事重症监护的医学领域同事普遍反响积极,接受度高。”当前阶段,除亚琛以外的SMITH联盟成员,包括来自波恩、杜塞尔多夫、哈勒、汉堡、耶拿、莱比锡和罗斯托克的大学医疗机构也已将ASIC应用程序集成到其重症监护室系统。作为SMITH项目的一部分,还计划在非大学医院性质的地方诊所中使用ASIC早期检测应用程序。(李卓亚)

  参考资料:

  https://www.gesundheitsforschung-bmbf.de/de/intensivmedizin-neue-app-warnt-vor-akutem-lungenversagen-11825.php, 18.07.2020

  

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新冠免疫反应研究

  德国联邦教研部消息,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资助的“SarsImmunExpansion”项目希望研究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目的是更详细地了解防御反应的潜在机制。为此,研究人员正在检查T细胞的机理,因为它们在建立免疫应答和防止SARS-CoV-2再次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在健康的人群中,免疫系统能够非常有效地排斥病原体。只要细菌或病毒感染开始入侵,身体就可以很好地应对。但是,更具侵略性的病毒(例如新冠病毒)如果遇到特别易感的人群,则可能非常危险。新冠感染并不总是诱发肺部疾病,德国新冠患者中只有3%出现了肺炎。许多新冠感染者经历了病毒感染,但没有或只有轻微的疾病症状。为了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很少或没有症状,而另一些人却危及生命,由联邦教研部(BMBF)资助的研究项目正在调查可其中的原因。

  研究人员比较了健康人或康复者以及患有新冠的急性患者中T细胞的特性。他们分析了由于病毒和疾病的侵入而导致的细胞变化。“通过比较免疫应答,我们可以发现哪些T细胞特性对治愈新冠特别有帮助,” 马格德堡大学儿童医院的Monika Brunner-Weinzierl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她的同事Holger Lingel博士建立了一种新的测试人类T细胞方法,可用于测量其对新冠病毒不同部分的反应。研究人员从已经新冠感染者的血液中获得了T细胞,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另一方面,它也采集自尚未接触新冠病毒的人群。 T细胞经过特殊制备,并与不同的病毒微粒混合。 Brunner-Weinzierl领导周围的研究团队与柏林自由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的Christian Freund团队合作。在此,新冠病毒颗粒与免疫细胞的所谓抗原呈递结构结合。在测试系统中检查了T细胞对这些构建体的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得出有关免疫反应的结论:例如,他们可以区分T细胞是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还是触发B细胞中的抗体产生。同时,这些研究可以得出有关T细胞与病毒颗粒反应的分子机制的结论。

  Brunner-Weinzierl指出:“初步评估已经表明,以前没有临床症状的病人显示出对新冠的非常强的T细胞反应。”将来,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改善该疾病的治疗及其临床管理。对于这项研究,马格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仍在寻找被新冠感染并愿意提供血液样本以补偿的志愿者。

  在新冠大流行初期,联邦教研部开放了“促进人畜共患传染病国家研究网络指南”的快速响应模块,为新冠研究提供资金。(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gesundheitsforschung-bmbf.de/de/wie-reagiert-das-immunsystem-auf-sars-cov-2-11752.php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Situationsberichte/2020-07-19-de.pdf?__blob=publicationFile

  

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STIKO)研究新冠疫苗接种建议

  目前针对潜在新冠疫苗的上市批准已经临近,其中中国科兴公司、英瑞合资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两款疫苗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最终阶段。此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疫苗的分配,以及哪些人应当首先接种疫苗?

  目前德、法、意、荷四国已经与阿斯利康签订了3亿支疫苗的初步合同,一方面这个数量不能覆盖所有的欧盟公民,另一方面3亿支不可能一次性交付。此前联邦卫生部就此表态,疫苗应当根据希望获得疫苗的成员国的人口数量多少进行相应分配。

  德国内部,联邦卫生部正与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各联邦州共同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内设的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STIKO)将发挥核心作用。在6月中旬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时,专门组建了一个工作组研究制定新冠疫苗接种建议。此项工作开展之早与委员会的原则相违背,按常规“标准程序”,接种建议工作开始前,应当已经发布作为同行评审内容的疗效研究。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委员会主席 Thomas Mertens表示,此次STIKO在临床试验阶段就已经开始制定接种建议,是出于大流行的特殊情况,等到疫苗上市则为时已晚。

  新冠接种建议工作组由10人组成,包括了病毒学家、免疫学家、临床医生等,来自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数学、统计学专家通过建模提供支持。工作组的任务是最优化使用疫苗和保障公平分配,首要目标是防范严重新冠疾病和病亡的发生,其次是尽可能防范疫情的扩散,同时考虑维系卫生体系的运转。基于同样的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在6月中旬已作出首个建议: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接种疫苗,其次是超过65岁的老人和其他风险人群。

  STIKO所做工作不仅于此,工作组正按照现有流程开展工作,但目前的难题是数据的匮乏,这包括:哪些人群是易感、易病人群;在感染风险和维持卫生体系正常运转背景下,医护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重点还包括可能将病毒传染给高风险人群的人群,如老年人护工等;此外还包括疫苗的疗效、个体需要接种疫苗的次数。STIKO正尝试针对不同接种建议产生的效应进行建模,如果疫苗上市,能够根据模型快速制定具体的疫苗接种建议。

  对于疫苗接种义务的问题,如儿童进入日托机构需要义务接种麻疹疫苗,Mertens表示,“这不属于科学范畴,而是政策决定,因此不是STIKO关心的问题。而且我认为,目前也不是该操心的恰当时刻”。(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background.tagesspiegel.de/gesundheit/stiko-arbeitet-an-corona-impfempfehlung

  

德国联邦动物卫生研究所提出“警惕,养猪场成为新流感病毒库”

  作为德国联邦政府动物卫生的官方机构,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对欧洲约2500家出现猪呼吸道疾病养猪场的18000个单独样本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养猪场已经成为日益增多的各类流感病毒的重要储存库,其中一些病毒能够向人类传播,并具有发展成为大流行的潜质。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了《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

  对于源自人类、猪或鸟类的流感病毒,猪本身非常适合流感病毒的繁殖和变异。2009年甲型流感H1N1大流行,病毒进入欧洲猪群,研究表明对于迅速增长的猪病毒变种具有重要影响。对德国和其他欧洲16国养猪场进行的检查,在超过一半的企业中全年发现了流感病毒感染。根据地理分布,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四种流感病毒系,同时由此催生新的病毒变种。该项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可能向人类传播的病毒,研究这些病毒的人畜共患病特性。以雪貂为模型的人类病毒相似性研究发现,某些变种已经具有人畜共患病潜质。另有一些病毒已被证明具有对人体病毒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体抗力。新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改进防控策略和优化猪流感疫苗。减少猪群流感病毒同时也将降低来自该病毒宿主群体的人畜共患病风险。

  在目前德国新冠疫情期,在第一波感染消退的同时,德专家已在担忧秋季可能的双重感染(新冠+流感)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医疗体系重负,而秋冬季节更多的封闭空间停留也造成感染风险的提升。德国已经为此准备了创纪录的疫苗,大约是2500万支流感疫苗。对于非高危人群(老人、孕妇、医务工作人员等)也必须要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从德国思维出发,我国同样有必要对加强监察养猪企业、预防有可能的流感传播“未雨绸缪”。(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fli.de/d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presse-einzelansicht/schweinehaltungen-als-reservoir-fuer-neue-grippeviren/

  https://www.deutschlandfunk.de/covid-19-was-zu-tun-ist-wenn-corona-und-grippe-welle-im.1939.de.html?drn:news_id=1154394

  

德国教研部支持新冠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分布研究

  联邦教研部健康研究官网消息: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正在资助SARS-CoV-2 KIDS项目,该项目研究旨在获取重要数据-用于防控感染和预测感染事件。通过“SARS-CoV-2 KIDS”的全国性研究,研究人员希望了解该病毒在德国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有多普遍,以及一年中的感染数量如何发展。在全德国,研究人员将对大约18000个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液样本进行抗病毒抗体检测。

  专家认为,SARS-CoV-2感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无害,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是如此。因此,该年龄段的许多新冠感染仍未被发现。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儿童冠状病毒感染传播的可靠科研信息很少。但是,可靠地估计各个年龄段的感染人数是采取广泛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关闭幼儿园和学校)的重要基础。

  整个德国有14家儿童医疗机构参加了这项研究。他们的任务是吸引测试对象:儿童和青少年,抽取他们的血液样本。然后,应对这些样品进行SARS-CoV-2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匿名并始终在受影响者的明确同意下进行。到2021年10月底,预计可以获得来自18000多个儿童和青少年的数据。由于临床参与者的选取完全独立于新冠事件,因此研究人员期望得到非常有代表性的结果。它们旨在说明病毒在一年中如何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传播。获得的数据还可以帮助预测大流行的进一步过程。(陈南)

  参考资料:

  https://www.gesundheitsforschung-bmbf.de/de/verbreitung-von-sars-cov-2-unter-kindern-und-jugendlichen-11885.php

  

德国研发基于氧化石墨烯(graphenoxid)的感染快速检测

  目前大流行的形势,显示了快速准确检测感染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的重要性。通常对病毒或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基于临床症状,而由于某些感染引发相似症状,可能导致诊断错误。血液检测则比较可靠,但需要消耗时间由家庭医生委托实验室进行,在得到分析结果前,可能已经采用了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一滴血的检测能力

  自2018年4月,德国弗朗恩霍夫协会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Fraunhofer IZM)领衔开展了一项名为“Graph-POC”的研究课题,开发基于氧化石墨烯的传感平台,旨在解决精确诊断感染时所遇到的挑战:通过一滴血液或唾液进行精确分析。液滴被放置在传感器平台,在几分钟内将检测结果通过电信号传输给现场的家庭医生。冗长的实验室血液检测将被快速检测所取代,可在15分钟内得到确实结果,医生能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或恰当的抗生素。对于感染痊愈人员,也可将程式设计为抗体检测:Fraunhofer IZM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该方法对过往新冠感染的识别,以帮助对传染路径的验证。由于感染,人体会形成特定的分子或蛋白质,即所谓生物标记物。通过将样本放置于石墨烯平台的传感器表面,检测生物标记物浓度来确定是否感染。

  3D结构扩大检测面积

  传感器平台的特殊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材料:氧化石墨烯具有导电和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可进行可靠检测。在之前的微电子学中,氧化石墨烯是以2D结构应用。Fraunhofer IZM研究人员以晶片的形式搭建了3D结构。这种三维结构能够增加测量面积,提升测量精度。

  该项目得到了联邦教研部的资助,项目负责人Manuel Bäuscher认为项目前景巨大,除医学领域外,未来的需求点还包括环境技术,对环境影响的检测。目前项目侧重点仍为新冠应用,未来通过氧化石墨烯晶片的3D排列可以在环境温度下检测有害气体的存在如一氧化碳或丙酮:目前的气体传感器检测需要加热气体来引发表面的反应,而通过将金属氧化物连接到石墨烯传感器的表面,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能做出反应。

  为了实现大批量生产,目前攻关难点是在晶圆级进行氧化石墨烯涂层,这样可以一次加工上百个芯片。

  新冠抗体检测

  该方法在新冠抗体检测的应用,需要将基于氧化石墨烯的传感器嵌于塑料载体,并测试系统的可靠性。该项目在感染检测阶段将于2021年春结束,但对于传感器在新冠病毒方面的应用验证,专家预计还需一年时间。

  该项目参与单位还包括了德国夏里特医院、Aptarion 生物技术公司、柏林工大、MicroDiscovery诊断软件开发公司、alphaboard电子元器件公司,得到联邦教研部资助。(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izm.fraunhofer.de/de/news_events/tech_news/schnelltest-zur-infektionserkennung.html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助力抗疫创新

  弗劳恩霍夫协会官网7月30日消息:今年3月弗劳恩霍夫联手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推出“吸口气挑战赛”(Give a Breath-Challenge),双方共出资100万欧元,奖励支持那些助力抗疫的创新点子。获奖项目的相关技术将免费供给那些有紧急抗疫需求的国家。

  该挑战赛共设三组:第一组是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浓缩器的方案设计,第二组是无创通气用面罩的开发,第三组是新开发设备数字操作手册及有关新冠肺炎的专门知识。三组合一构成一套完整的、能在全球各地用3D打印或其它快速制造方式生产的呼吸机系统。

  7月中旬,专家组通过测试评选,从150份项目方案中遴选出有4个科研团队。一个由多家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的无创呼吸机(SamrtCPAP)以超压方式工作,能接受多源供氧,另一个来自慕尼黑的国际团队(Vivid Breath)设计的呼吸机则由氧气浓缩器和呼吸机两部分组成,可同时向6位患者供氧。该设备制造成本低廉,只有35个部件,且全部可用3D打印技术生产。第三个获奖团队是一个名为Soteria(意为“拯救”)的大学生设计项目,他们设计的呼吸机面罩除了能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以外,还因面罩内部的蜂窝结构而能与各种不同的脸型绝佳匹配。第三个科研团队由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的医学和生物技术自动化项目组(PAMB)牵头,有费斯托公司及多家医院共同参与,他们开发了一套名为“病毒斗士手册”(Virus Fighter’s Handbook)的数字培训材料,注册用户可以通过一款现有的应用程序获得有关设备的操作、维护信息以及如何与新冠患者交往等专门知识。

  目前,德方正在与南非一所高校进行沟通,共同商定该设备在南非投入试点应用的相关环节。(李国强)

  参考资料:

  Innovationen, die Leben retten: Munich Re und Fraunhofer prämieren Ideen zur Covid-19-Behandlung, www.fraunhofer.de, 30.07.2020

  

为保障教育在疫情期间顺利开展,德国国家科学院发布

第5次临时声明

  8月5日,德国利奥波迪纳国家科学院发表名为“冠状病毒大流行——建立抗危机的教育体系”的第5次临时声明,文件中罗列系列措施,帮助教育体系在危机条件下更具弹性和灵活性。该声明针对的是包括联邦部委、州立机构、教育单位等教育体系中的相关责任人。

  实施措施的目标是尽可能长期维持教育机构的运转,在没有疫苗和医疗对策情况下,降低教育机构的传染风险。据目前疫情形势,未来数月存在部分关闭的可能,因此专家建议投资远程教育数字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由科学院综合小组(教育、心理、卫生、数字化、经济等领域)专家提出了以下7项行动领域:

  1、维系进入教育机构的机会:采取卫生和传染防护措施、系统性检测新冠病毒、考虑儿童和教育工作者群体中高危人群的特殊需求。为避免整个教育机构的关闭,应当分组固定的接触人群(如班级),减少彼此间联系。

  2、促进课堂教学和远程教育相结合。即使在远程教育期间,教育工作者也要尽可能实现教育教学。家长要提供支持。在可能条件下,联邦和州应当提供跨州数字解决方案和数字保护前提的学习平台。声明建议搭建相应跨州框架,如远程期间的考试。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平台开展有效教学,并能与学生、家长开展互动。

  3、提供适宜、安全和符合数据保护的数字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由“中小学数字教育协定DigitalPakt Schule“提供。教育多媒体的技术设备、支持、维护、维修、升级等通过一个跨州咨询委员会协调。

  4、为教育人员能够专业的使用数字多媒体,和准备数字化教学资料提供培训和帮助。

  5、加强与家长、家庭的交流合作。专家建议与家长定期(视频)会谈,为他们提供相应辅导和资助。

  6、对有学习和能力障碍的学生提供资助:重点是数学和语言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这对其他学科学习至关重要。

  7、加强科学信息研判:研究、评估停课影响和新教学方法的效应,满足当前的需求。

  为开展上述措施,需要额外资源投入,专家认为,与目前广泛开展的抗击疫情举措相比,投入到教育和受波及未来一代的资源较少。 (周顺杰)

  参考资料:

  https://www.leopoldina.org/presse-1/nachrichten/ad-hoc-stellungnahme-coronavirus-pandem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