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德国科技创新简报 总第24期
2019-10-21 20:20

特 刊

王志刚部长访德

  2019年10月11日至15日,国家科技部王志刚部长应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Anja Karliczek)的邀请,出席在德累斯顿举行的第47届卡内基集团科技部长会议,并与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部长安德里亚斯·邵伊尔(Andreas Scheuer)在柏林举行了双边会晤,就电动汽车领域的继续合作签署了两部委《关于在创新驱动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开展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期间,王部长视察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参访德累斯顿工大轻量化工程和聚合物技术研究所、OncoRay肿瘤放射研究中心和英飞凌科技公司,出席“中德科学与合作”座谈会、“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德中资机构研发创新联盟招待会以及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

  现将《科技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以及驻德使馆网站就王部长访德的相关报道汇编,辑此特刊。

 

  本期主要内容

  1. 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日报

  2. 面向未来的中德科技合作潜力无限---科技日报

  3. 中德签署联合意向声明继续推进电动汽车领域合作---科技日报

  4.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柏林召开---科技日报

  5.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柏林举行---新华网

  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考察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

  7.中国驻德使馆举行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新华网

  8.中国驻德使馆举行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人民日报

  9.驻德使馆举办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驻德使馆科技处

 

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科技日报 2019-10-15 记者:李山

  10月11日,应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Anja Karliczek)的邀请,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出席在德累斯顿举行的第47届卡内基集团科技部长会议,并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的科技进展和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强调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王志刚在主题发言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支出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2.19%,比上年增长了11.8%;研发人员总量达到419万人,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用数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进步。

  此外,中国将继续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全面实施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制度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王志刚特别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各国一道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注入信心、增添力量,努力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会议期间,王志刚部长与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卡利切克、南非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部部长恩齐曼迪、日本内阁府科技创新理事会理事上山隆大及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第一副部长特鲁普尼科夫举行双边会晤并与各国参会代表团团长进行双边交流。

  本届卡内基集团科技部长会议为期3天,出席的代表为德国、巴西、加拿大、中国、欧盟、法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南非、英国、美国的科技部长或政府科技顾问。会议重点分享各国的科技新进展,讨论加强全球研发协作,采取“同一个健康”方针,解决抗生素耐药性(AMR)问题、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促进互惠与诚信、针对“开放科学”采取统一的方法等问题。

 

面向未来的中德科技合作潜力无限

科技日报 2019-10-19 记者:李山

  近日,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赴德参加卡内基集团科技部长会议,分别会晤了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联邦交通部部长和德国各大研究机构负责人,并出席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中德之间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远见卓识指引中德合作新航向

  2018年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默克尔总理时指出“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2019年9月,习主席在北京会见第12次访华的默克尔总理时再次指出,“要把中德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双方应保持开放前瞻意识,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化和5G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和开拓未来市场。”

  中德两国以充实塑造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德政府磋商中的核心议题,科技合作逐渐成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王志刚部长指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中德两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指引了正确航向、描绘了美好蓝图。中德双方要落实好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努力推动中德科技创新合作迈向新台阶,向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尊重互信推动科技合作上台阶

  访德期间,王志刚部长分别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卡利切克部长,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邵伊尔部长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双边会晤。双方进一步深化了密切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就电动汽车领域的继续合作签署了《联合意向声明》。王志刚部长表示,中德双方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正在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2021至2035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布局。中德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加强战略规划、政策实施的对接合作,将为双方在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合作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10月15日,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左)与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部长邵伊尔在柏林签署了中德关于在电动汽车领域继续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进一步深化了密切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科技日报记者 李山 摄)

  中国已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国之一。正如德国联邦教研部在其《中国战略》中坦承的那样,对德国而言,与中国进行科技合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应对全球挑战时,德国和中国的科学研究者可以携手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为人类未来繁荣昌盛的生活打下基础。为此,王志刚部长专门出席了德国科学组织联盟举行的“中德科学与合作座谈会”,与莱布尼茨联合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德国国家科学院、德国研究联合会、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弗朗霍夫协会的领导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合作共赢铸就中德合作的主线

  在视察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时,王志刚部长指出,以合作谋共赢是中德合作的主线,中车要成为创新的企业,成为科技领先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国际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要继续深化双方合作,以开放前瞻的意识,不断探讨新的合作项目、新的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把中德研发中心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样板和典范,在科技创新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国家战略规划、政策、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继续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

  10月13日,王志刚部长视察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轨道交通复合材料技术研究等工作,作为中-欧技术资源凝聚平台、欧洲先进技术培训基地和转移平台持续发挥桥头堡作用。

  在中国驻德使馆举办的德国科技专家招待晚宴上,王志刚部长表示,德国专家们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智慧、培养人才,为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舞台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将始终铭记在心。在德累斯顿期间,王志刚部长专程看望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胡芬巴赫教授,为其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胡芬巴赫教授表示,他十分荣幸能够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也衷心地感谢王志刚部长亲自到家中看望他。从1981年开始与中国交流合作,38年来他的人生经历中与中国合作占了很大一部分。教授特别谈到:“科技是我们双方相互了解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可以加深彼此的认识。我阅读过很多中国历史的书籍,坚信中国肯定可以越过目前这个瓶颈,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10月13日,王志刚部长探望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胡芬巴赫教授及其家人。

  着眼未来中德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在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王志刚部长表示,中德双方应进一步完善电动汽车、清洁水等已有合作平台,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各具优势且有良好合作基础的领域,加强技术合作和商业化开发,推进双方技术标准对接和互认,共同探索开发第三方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领域携手开展联合攻关。

  此外,在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应鼓励采用“2+2”国际合作模式,引导中德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专业化合作平台。围绕区域产业创新需求,鼓励两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资源集聚,推动建设一批中德科技创新园、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合作基地,形成中德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化示范的集聚区。

  王志刚部长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我们应对大变局带来风险挑战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中德两国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既有利于促进各自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对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重大挑战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中德签署联合意向声明继续推进电动汽车领域合作

科技日报 2019-10-17 记者:李山

  10月15日,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部长安德里亚斯·邵伊尔在柏林举行了双边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和继续双方密切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就电动汽车领域的继续合作签署了两部委《关于在创新驱动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开展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中德双方将继续积极促进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中德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一直保持良好合作。2011年7月和2014年10月,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交通部曾签署过相关的合作备忘录和联合意向声明。在此框架下,双方在4对共同选择的示范城市/区域(深圳/汉堡,大连/不莱梅,武汉/莱茵-鲁尔地区,上海/斯图加特和汉诺威)成功开展了示范项目,并通过研发和创新方面的跨区域合作项目,把合作议题扩展到更广的层面,成立了“中德电动汽车创新支撑中心(SGEC)”非实体合作平台。

  未来,中德双方将继续开展电动汽车的示范和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市场应用规模;在现有的SGEC合作框架下,深化和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项目,包括燃料电池和氢技术、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规范和标准研究等领域;探讨氢能供应以及国际规范、法则和标准等问题;加强两国政府在相关基础设施资助和建设方面的经验交流等。

  具体合作还包括,共同探讨电动汽车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的可行性;调研在公共客运交通、货运和商业运输、城市物流和特种运输等领域的驱动电气化;支持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的战略,特别是降低动力系统成本的创新途径;推动拥有氢能和燃料电池一体化应用的城市区域间开展交流等。

  此外,双方还将组成联合的指导委员会,支持和监督在SGEC框架内的互利活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和德国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组织(NOW)作为中德双方合作项目实施的牵头机构,将为中德两部委提供支持。为了支持项目实施以及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中德双方将积极推动双边的企业参与共同的合作项目。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柏林召开

  科技日报 2019-10-17 记者:李山

  以“科技、合作、创新”为主题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14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中德两国政府、科研和企业界约250名代表围绕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成果、重点合作领域等进行了交流。

  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大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近年来,科技合作逐渐成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一批基础前沿、新兴产业技术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推动力。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区域合作热情高涨,科研人员交流密切。

  王志刚高度评价了访德期间与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卡利切克,以及德国各大科研机构领导人的深入交流,呼吁中德双方继续努力“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挖科技创新合作潜能,积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

  德国列奥波迪娜国家科学院院长约尔格·哈克教授在致辞时说,德国科学院长期与中国伙伴在自然科学、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加强基础研究等领域保持良好合作。现在,国际社会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社会公正等诸多挑战,而科学与国际合作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侯建国,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承文,以及德国工程科学院副院长许特尔教授等分别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所在机构的发展近况,以及在中德合作领域的成果和展望。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两个聚焦中德机构间合作和项目合作的讨论会,德国研究联合会国际合作局局长冯卡尔姆博士、弗劳恩霍夫国际业务拓展局局长迪克特、亥姆霍茨联合会国际合作局局长切莉奥蒂博士、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李寅教授等围绕中德科技合作,包括中德携手进行第三方合作进行了讨论。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由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CFEID)主办,该联盟于2016年在中国科技部和中国驻德使馆推动下成立,旨在增进在德中资机构间联络,构建相互间以及与德国研发机构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及前沿科技领域技术孵化平台,为政府政策制定及重大项目开展提供项目建议。

10月14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会场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柏林举行

  新华网 2019-10-15 记者:张毅荣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14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两国科技界、政界和企业界代表在会上围绕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成果、重点合作领域等展开交流对接。

  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当天发表演讲说,近年来,科技合作逐渐成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一批基础前沿、新兴产业技术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推动力。

  王志刚表示,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区域合作热情高涨,科研人员交流密切。期望未来两国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做好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深挖科技创新合作潜能,增强优势领域交融互补;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合作推进成果转化。

  德国科学院院长约尔格·哈克致辞说,德国科学院长期与中国伙伴在自然科学、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加强基础研究等领域保持良好合作。如今,国际社会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社会公正等诸多挑战,而科学与国际合作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至关重要。

  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由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主办,该联盟于2016年在中国科技部和中国驻德使馆推动下成立,旨在增进在德中资机构间联络,构建相互间以及与德国研发机构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及前沿科技领域技术孵化平台,为政府政策制定及重大项目开展提供项目建议。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考察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2019-10-15

  德国当地时间10月13日下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专程赴德国德累斯顿考察“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德研发中心”),勉励企业把中德研发中心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样板和典范,在科技创新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中国中车研究院院长龚明等陪同考察。

  在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王志刚详细听取了中德研发中心发展历程、合作模式、创新成果、人才培养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研发基地,参观了碳纤维转向架等实物成果。

  王志刚对中德研发中心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通过双方合作,中德研发中心在短期内成功推出了碳纤维地铁等面向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王志刚指出,以合作谋共赢是中德合作的主线,中车要成为创新的企业,成为科技领先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国际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他要求,中德研发中心要继续发扬共塑创新精神,积极寻求更多可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加强技术转化和成果应用,培育和开拓市场;要继续深化双方合作,以开放前瞻的意识,不断探讨新的合作项目、新的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把中德研发中心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样板和典范,在科技创新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国家战略规划、政策、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继续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

  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感谢科技部对中国中车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王军表示,中德研发中心已经成为中车海外联合研发中心的标杆,未来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将中德科技合作从孵化到产业化的经验,打造成对其它行业也可以借鉴和复制的典范。

 

中国驻德使馆举行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

新华网 2019-10-15 记者:张毅荣 连振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14日举行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感谢他们为两国科技合作作出的贡献。

  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致辞中说,在座的德籍获奖专家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智慧、培养人才,为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舞台作出了重要贡献。欢迎各位专家继续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架起更多中国与世界联结的友谊桥梁。

  王志刚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创新能力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良好的环境,欢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中国热切欢迎外国优秀人才和领军企业来华创新创业,在中国实现创新的梦想。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德籍专家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2%和14%。同时,中国在德各类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超过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素质人才。在座各位德籍专家和奋斗在科研一线的中国留德人员都是中德科技合作的宝贵财富。

  曾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德国海洋地质学家杨·哈弗告诉记者,自己与中国合作长达20余年,感触最深的是他坚持倡导的国际化、跨学科、分梯次科研模式始终受到中国伙伴的理解、认可与重视,“对华合作实现了我多年来的人生目标。没有国际合作,你永远做不了最顶级的研究”。

 

中国驻德使馆举行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9-10-15 记者:冯雪珺

  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于当地时间14日晚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以感谢德籍专家为德中两国科技合作作出的贡献。此外,包括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德国前教研部长沙万在内的德国科研机构、高校专家学者以及多国驻柏林科技外交官应邀出席。

  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致辞道,在座的德籍获奖专家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智慧、培养人才,为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舞台作出了重要贡献。欢迎各位专家继续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架起更多中国与世界联结的友谊桥梁。他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创新能力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良好的环境,欢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中国热切欢迎外国优秀人才和领军企业来华创新创业,在中国实现创新的梦想。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德籍专家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2%和14%。同时,中国在德各类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超过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素质人才。在座各位德籍专家和奋斗在科研一线的中国留德人员都是中德科技合作的宝贵财富。

  沙万指出,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3位致力“减贫”研究的学者,也从侧面展现出,科学研究越来越与社会、民生交织在一起,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全人类。她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德中科学家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携手合作。

 

驻德使馆举办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

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

驻德使馆网站 2019-10-16 驻德使馆科技处

  10月14日晚,中国驻德国使馆举办中国政府友谊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德籍获奖专家招待会。当日在德国出席卡内基集团科技部长会议的王志刚部长,在德访问交流的中科院侯建国副院长、辽宁省副省长卢珂院士、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德前联邦教研部长沙万(Annette Schavan)女士、获国际科技合作奖、海洋地质学家杨·哈弗(Jan Harff)教授、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德国医生夏爱克(Eckehard Scharfschwerdt)等150多位中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多国驻柏林科技外交官出席活动。王部长做了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与中德科技合作报告,沙万主席就中德对话论坛机制对两国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所发挥的作用发言,驻德国使馆吴恳大使致欢迎辞。

  吴大使在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中德科技合作再上新台阶”为题的致辞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吴大使强调,1978年中德政府间签订的科技合作协定为中德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吴大使介绍,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德籍专家分别占获奖总人数的12%和14%。吴大使最后引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名言:唯有交流各自才能,方能点燃智慧之灯(Tauschen wir die Gaben aus und entzünden wir Licht am Lichte!),再次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为中德科技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祝愿中德科技合作之灯能够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促进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驻德使馆吴恳大使

  王部长在讲话中感谢在座专家为中德科技创新合作所做的贡献;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为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世界舞台所贡献出的智慧。王部长表示,欢迎更多专家、更多友人与中国人民一起共同编织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朋友圈”,以科技创新之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强调,中德双方应继续坚定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大方向,总结经验、分享最佳实践、构建平台、促进两国创新资源在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为中德全方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的起点上起航添上科技创新的风帆。王部长还介绍,目前中国正在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2021-2035年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系统布局,欢迎德国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国家科技部王志刚部长

  沙万女士首先代表来宾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并高度评价中德合作成效,她称,通过政府间定期磋商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间长期且广泛的科技合作,两国已建立起优先伙伴关系。沙万女士希望,德中对话论坛能继续就双方共同关心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提供对话平台和建议;为青年科研人员开辟新的空间,创造更便利的交流和科研合作环境;针对双方重大关切问题促进观点互通,增进互信。

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沙万女士

  招待会气氛热烈友好。嘉宾们称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对中德科技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愿继续为深化中德合作做贡献。

  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哈弗教授(中)与吴恳大使(左)和王志刚部长(右)合影

(招待会会场)

  此外,中国新闻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也相继就专家招待会做了相关报道。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