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大使专栏 > 大使接受采访
吴恳大使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署名文章《是“生命之路”,更是“机遇之路”》
2020-07-07 22:06

  2020年7月7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刊发吴恳大使署名文章《是“生命之路”,更是“机遇之路”》,全文如下:

  不久前,承载着35个集装箱、300多吨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出发,驶向德国杜伊斯堡。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开往欧洲的第二列防疫物资专列。在欧亚地区大面积断航停航、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受到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今年5月开行量和发货量分别同比增加43%和48%,均创历史新高,成为亚欧大陆之间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

  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最富成果的项目。飞驰前进的车轮不仅承载救治防疫所需物资,也延续了中德鼎力相互支持的情谊。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疫情发生以来,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战略沟通与合作,两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积极相互捐赠。中方还为德在华官方采购提供便利,除班列外,每天有成吨防疫物资通过“空中桥梁”运送到德国。两国医疗卫生专家多次交流经验,并在药物疫苗研发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两国民众自发以多种方式彼此“力挺”,涌现出许多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疫情是一场危机,但也孕育了新的契机。横贯亚欧大陆的“生命之路”完全可以成为深化互利合作的“机遇之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有可为。

  德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德国与丝绸之路有着深远渊源,丝绸之路的概念就是由德国学者最早提出的。如今,默克尔总理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领导人之一,德国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和最大域外出资国,德国杜伊斯堡和汉堡已成为中欧班列在欧洲的两大重要枢纽。杜伊斯堡每周往返中国各地班列数,从疫情前的30多趟提升至现在的约50趟,再创新高。

  中德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历史潮流。疫情再次表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同舟共济、和谐相处,才能在共同的地球家园幸福生活。“一带一路”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和经验交流,为有关国家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提供了有效助力。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助于维护多边主义,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抗疫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中德共建“一带一路”符合现实需求。中德均是贸易大国,均面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凭借高效、环保、可靠、抗风险等特点,成为中德货物运输和防疫物资保障的大通道。中德还在中欧间率先开启了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为两国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双方可以此为契机,加强亚欧联防联控,共同抵御风险;加快恢复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推动“一带一路”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同时发挥各自优势,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维护自由贸易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潜力巨大。一方面,疫情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当前,中国工业整体复工率接近100%,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目标任务,同时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拓宽市场准入。中国经济强大的修复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继续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各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愿望将更加强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应运而生。在日前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各方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开展复工复产经济交流与政策协调,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此同时,“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也将为中德合作开拓更广阔空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方愿同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

    (英文译文略有删减)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