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中德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
2018年第五届中德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
2018-03-16 21:20

  2018年2月27日,“第五届中德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与德国联邦教研部特许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将出席本届中德创新大会并致辞。

  2018年是中德开启科技创新合作四十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德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长期保持平稳发展,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一直是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创新成为中德政府磋商中的核心议题。中德两国携手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多项成果。中德两国稳步推进科技和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局面。

  本届大会共设三个平行分论坛:国家创新战略和经济转型分论坛、科技创新和各领域双边合作分论坛以及人工智能和未来合作分论坛。会议邀请两国在创新政策、电动汽车、清洁水、智能制造和交通轻量化等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与会。大会将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经验成果,共同展望和发掘未来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景和机遇,共塑中德创新合作共赢的良好品牌。

  中德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框架

  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中德两国政府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1980年起,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定期召开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共同商讨联合支持的项目、措施和合作框架条件。2011年,两国建立政府间磋商机制并实现常态化,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2014年,两国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2015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首个国别战略文件,即《中国战略——与中国研究、科学、教育合作战略框架》,时隔一年,中国科技部也发布了首个国别战略文件,即《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创新、合作、共赢”成为中德合作的主旋律。这个创新对话也成为中德科技创新领域定期交流的机制,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对话的议题不断扩展,合作的领域也不断丰富。

  中德科研合作平台广、机制活

  截至目前,中德两国已经搭建了11个创新合作平台,涵盖创新政策、电动汽车、生命科学、清洁水、半导体照明、未来城市、科技评估、青年双创、智能制造、交通轻量化、清洁能源多个领域。中德创新大会也是各平台人员欢聚的盛典。2004年,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两国率先在光学领域开创性地采取“科研机构+企业”的“2+2合作模式”,中德双方参与合作项目的有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集团。

  2016年在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的指导与支持下,双方共同建立了“中德电动汽车创新支撑中心(SGEC)”。该中心形成了中德双方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互动交流平台。开展涵盖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和基础设施的相关技术、示范和市场推广等全方位的科学研究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两国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标准等提供科学支撑,为电动汽车领域所面临的全球共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德国企业持续在中国投资,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中国,在推动中国市场培育和产业技术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宝马、奔驰、巴斯夫等德国著名企业在华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研发机构。在江苏省太仓市,230多家德资企业落户,形成了精密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制造和风电设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当地德国企业年产值近300亿元。近些年,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同样大幅增长。国家电网、中车、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

  中德区域合作热情高涨

  越来越多的省、州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江苏省与北威州、上海市与巴符州、浙江省与石荷州、河北省与勃兰登堡州等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多地都在积极探索深化对德合作,集聚中德双方产业和创新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聚集区,例如江苏太仓的先进制造国际创新园,沈阳的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这些中德合作园区的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

  资料来源:科技部,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锐科技,2018年2月26日

  http://mp.weixin.qq.com/s/OixItpwIABcXlvJYlL9HxQ?scene=25#wechat_redirect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