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大使专栏 > 大使接受采访
大国外交丨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对立对抗
2022-02-06 13:25

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2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本届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其中,老牌冰雪强国德国派出了近150名运动员的参赛队伍参加北京冬奥会。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奖牌榜上位列第二位的德国,能否在本届冬奥会上再创佳绩,备受期待。

2022年,对中德两国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0月11日,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回望半个世纪,中德关系展现了充足的活力、耐力、韧力、潜力。中德相互尊重、优势互补,推动了各自经济发展,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德合作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领头羊”。在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和国际交流持续造成困难的情况下,两国如何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实现中德关系新的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大国外交》节目专访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


点击收听本期《大国外交》音频版

总台央广记者:吴大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吴恳:很高兴在农历虎年春节之际接受《大国外交》栏目采访,借此机会也代表驻德国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向祖国和全国人民拜年!


德国派出近150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

总台央广记者:在2月4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德国代表团精彩亮相。前段时间,德国各界也纷纷表达了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支持。作为冬季运动项目强国,德国当地对这次北京冬奥会有哪些期待?中德在冬季体育运动方面有哪些合作空间?

吴恳:德国各界高度关注北京冬奥会,主要媒体纷纷安排强大报道团队,不少民众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祝愿北京冬奥会取得成功。我们使馆也在持续不断地向德国各界介绍北京冬奥会并就舆论关心的健康防疫、“绿色”办会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介。本届冬奥会德国代表团规模与创纪录的平昌冬奥会基本持平,应该说参赛热情非常高。我祝愿中德两国运动健儿都取得优异成绩。

吴恳:北京冬奥会还成功带动中国3亿人参与冬季运动。德国是冬季运动强国,在人才培养训练、设备生产、场地运维以及冰雪产业发展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这方面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三个坚持”为中德关系发展领航定向

总台央广记者:今年,中德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主席致电朔尔茨,祝贺他当选德国联邦总理。12月21日,习主席在同朔尔茨通电话时指出,中德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两国关系发展得好,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在朔尔茨刚刚就任德国总理、中德即将迎来建交50周年前夕,中德两国领导人的此次通话将如何为中德关系乃至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领航定向?

吴恳:中德互为全方位战略伙伴,两国素有领导人保持经常性沟通、共同引领双边关系发展的良好传统。疫情以来,两国高层互动的频次甚至超过了以往。去年12月朔尔茨当选德国总理,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表示祝贺,新年前与他通话。习主席与朔尔茨总理的通话中强调“三个坚持”:坚持从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坚持以务实态度积极推动两国互利合作,坚持携手应对挑战、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这从政治上为两国关系发展领航定向,也为下一步交往合作明确基调,同时也得到了德方的积极回应。双方都表示,愿共同努力推动中德、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


过去5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800倍

总台央广记者:提到中德关系,就不得不提经贸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贸易普遍下滑,但中德双边贸易额继续保持了逆势增长。中德经贸合作是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的?

吴恳: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确实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是对华出口和直接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多年稳居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也有望连续六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建交50年来,中德贸易额增长超过800倍,双方都获益良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德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协调,在中欧间率先开启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助力复工复产。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有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中德关系50年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对立对抗

总台央广记者: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这是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接下来,中德关系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吴恳:回望半个世纪,中德关系展现了充足的活力、耐力、韧力和潜力。双边关系定位从“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到“战略伙伴”,再到现在的“全方位战略伙伴”,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我们共同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德关系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将筹备好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充分发挥高级别财金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等各类对话机制作用,加强地方与民间交流合作。此外,双方在先进制造业、服务贸易、数字经济、新能源、健康卫生等领域都有巨大合作潜力可挖,在抗击疫情、促进疫苗公平分配、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及应对气变、绿色治理等方面也有加强合作的空间。

在我看来,中德合作的挑战不是双方客观存在的分歧,而是彼此认知的心态。倘若人为放大所谓意识形态分歧,动辄以“价值观”为口号,把冷战的“旧酒”装进贴着“制度性对手”标签的“新瓶”,就难免会迷失中德关系对话合作的主基调和互利共赢的基本盘。中德关系50年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对立对抗。一言蔽之,中德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经验,坚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社会制度差异的合作者。


中欧关系的“变”与“不变”

总台央广记者:近年来,中德合作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领头羊”。作为外交官,您的外交生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欧洲国家。对于中欧关系,您有怎样的理解?

吴恳:我曾在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等国工作,可以说外交生涯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欧洲度过的。有德国记者问我如何看待欧洲和中欧关系,我用两对“变”与“不变”来概括:第一个“变”是过去几十年中欧发展变迁之巨。中国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同时,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丰硕成果,如欧洲单一市场、申根区、欧元区的建立等。第二个“变”是中欧关系发展之快。仅以经贸合作为例,如今中欧间每两天的贸易额就超过双方建交时一年的贸易额。另一方面,“不变”的是,中欧之间没有重大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不变”的是,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独立自主,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

总台央广记者:吴大使,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也祝您和使馆的同事们虎年春节快乐!工作顺利!

吴恳:好,我也以我个人名义向总台、向你的同事们表达新年的祝福,祝大家万事如意!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