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大使专栏 > 大使演讲、报告
吴恳大使在同德国联邦议院经济与能源委员会“云交流会”上的开场讲话
2021年3月22日14:00
2021-03-22 23:42

  尊敬的恩斯特主席,

  各位议员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同联邦议院经济与能源委员会举行这场“云交流会”。感谢恩斯特主席的精心筹划与安排。近年来,经济与能源委员会一直同使馆保持着良好的对话与合作,不少成员都曾多次访华。囿于疫情,我们今天虽然只能通过视频会晤,但相信仍可以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充分交流。

  不久前,2021年中国全国“两会”顺利闭幕。各位议员都知道,“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今年“两会”的意义更为重要和独特。因为今年“两会”除了确定2021年重点工作以外,还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为中国未来5年至15年发展定下总路线图。

  以五年为周期,规划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是中国落实发展战略、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方式。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最终形成19篇、65章、192节,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全篇立足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重质轻速,不预设GDP增速目标。规划纲要指出“各年度视情提出”GDP预期目标,首次未明确提出未来5年增长预期。这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不顾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后果;另一方面,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中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例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

  二是民生优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去年底,中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建成覆盖13亿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规划纲要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重要位置,突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20个主要发展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达7个,占比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我们将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我们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扩大内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目前,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献率在60%上下,和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8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规划纲要明确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要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围绕这一目标,中国将坚定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促进要素顺畅流动,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同时,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做大全球互利共赢蛋糕。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新发展格局绝不是一些西方媒体声称的“封闭的内循环”,更不是“中国式脱钩”,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事实上,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相互排斥,正如欧盟一面做强内部市场,另一面也通过签订自贸和投资协定加大同外部市场的合作。内循环不是自我封闭,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对中国而言,通过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要进一步盘活和释放中国市场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让中国的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和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可以充分共享的市场。

  四是创新驱动,更加重视数字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置于规划任务的首位,设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等新的具体指标,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充分凸显科技创新将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规划纲要还新增“数字中国”篇目,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GDP占比”纳入规划目标,力争将该指标由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具体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七大领域。

  五是绿色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细化任务。规划纲要的8项约束性指标中,绿色生态类指标占5项,其中包括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为此,中国将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事实上,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同时,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各位议员,

  “十四五”规划阐明了中国国家战略意图,也是国际社会更好认识当下中国发展、理解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必读指南。我相信,2025年的中国将更富创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开放,而这样的中国也将为德国和欧洲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而不是挑战;成为德国和欧洲更好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制度性对手。尽管中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同德国也会出现竞争,但合作大于竞争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而且公平的、良性的、相互成就的竞争也将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低迷,保护主义盛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尽管如此,中德双边贸易额去年实现逆势增长3%,达2121亿欧元,中国成为德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并连续5年蝉联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尽管受疫情冲击,42%的在华德企业2020年实现盈利增加,25%维持了2019年的业绩水平。这充分说明中德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也预示着在“十四五”时期,中德合作还将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已谈成的《中欧投资协定》一旦批准生效,将为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辟更大发展空间,为中德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力。我期待联邦议院经济和能源委员会和各位议员能为新时期加强中德务实合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中德关系迈上新台阶。

  下面,我愿就各位关心的问题进行开放的交流。

推荐给朋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