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首页
中德关系 使馆简介 领事服务 留学德国 新闻服务 中德经贸 科技创新
 
首页 > 德国人看中国
德国制定对华战略不应走极端
2022-11-24 15:00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 德国《资本》月刊网站11月19日发表题为《在磕头与战争怒吼之间——德国人关于中国的辩论只会走极端》的文章,作者是亨德里克·博克。全文摘编如下:

以下是我个人的拙见,它基于我在中国30年的工作经验,其中20年是作为《南德意志报》和其他媒体的记者,之后10年则是作为在华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战略顾问。

早在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之前,“抨击中国”就已经在德国政界和媒体中成为一门新兴的大众运动。突然间,评价德中经济关系就只剩下一个角度,那就是“对中国的依赖”。

这种观点太过狭隘。不仅因为经济合作总是会让双方相互依赖,而且也因为德国的很大一部分财富源于与中国的交往。据德国经济研究所估计,德国约有110万个就业岗位都依赖对华贸易。

另一个原因也让将讨论限制在一个维度的行为显得很肤浅: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需要中国的程度将超过中国需要我们的程度。例如,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如果能取胜,那一定是在中国取胜。

我无意否认德国和欧洲在气候保护方面的热情,但如果没有与中国的合作,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

为中国提供德国的环保科技比突然全面质疑两国的经济关系要有意义得多。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将中国彻底排除在先进半导体市场之外的企图也不仅仅是小打小闹的保护主义,还会破坏世界气候。因为高效芯片不仅生产可再生能源时需要,还会被用来建造高效储能设施。

受意识形态驱动的抨击中国者认为,必须通过收回美国或欧洲的高科技来“惩罚邪恶的中国”。这种做法可能很快就会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早已不是模仿大国。在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等领域,中国已在世界领先。无论你喜不喜欢,中国现在都是世界的焦点。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已经没有底气再睥睨中国同行。

大众、宝马、梅赛德斯,还有西门子或巴斯夫等企业必须在中国市场保持活跃,还要将更多的研发转移到中国,它们现在也的确在这么做。大众集团旗下的卡里亚德软件公司刚刚宣布投资用于对华战略合作以及与地平线公司——中国自动驾驶市场领先企业之一——共建合资企业。

我们德国人不仅要寻找中国值得批评的地方(即便这是正确的),还要更多进行自我批评,而且要做好向中国学习的准备。中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中国推动创新和打造未来新工业的速度就是独一无二的。

《金融时报》曾在一篇分析中写道:“55%的电动汽车的销售都是在中国实现的,如果德国车企想保持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就必须能够接触到中国顾客,而且还要能接触到中国研发的专业技术。”

我经常想到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们欧洲人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就已经将它管控得死死的。”没错,我们德国人可以向中国人学习他们经济友好的务实主义。

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我们需要的是以健康的经济往来为基础的良好关系,以及涵盖所有问题的批判性对话,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尖声咆哮。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政治层面以及企业的管理层制定一种长期的对华战略。它不能像风中的旗子一样来回飘荡,而是既有意识地维护德国和欧洲的利益,又不否定中国自身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许多德国公司的领导层已经逐渐接受了一种务实的、长期的战略:他们将供应链多元化,同时又不谋求与中国市场脱钩。

令人振奋的是,德国政府也终于开始考虑长期的对华战略。朔尔茨的访华之旅以及他对中国事务的个人看法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很高兴看到,朔尔茨适度的语调有别于德国公共讨论中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朔尔茨认为,我们必须与一个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的中国竞争,而且“我们将推动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同时也不会无视分歧”。这样就对了!

来源:参考消息网

推荐给朋友
  打印